争论的焦点
这个话题要从历史上的一件小事说起。
话说隋文帝在位的时候,官拜刑部侍郎的辛亶穿了一条红色的上朝后了,可是隋文帝知道后却勃然大怒,差点就把他处死!
要知道,史书上记载的隋文帝杨坚可以说是一位开明的帝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反常的举动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对穿红裤子的这样一件事做出了大相径庭的解读。
在辛亶看来,在本命年穿一条红裤子再平常不过了,就是一种民俗而已。但是,在隋文帝眼里,根据历史传统,穿红色裤子可能是一种暗中害人巫术,而自己是不是就是受害的那个人呢?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义,它揭示了很多人和人发生矛盾的根源,对一个事件的不同解读。甚至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话,不同的人听到后,却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在学校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在老师的眼里,这个题目,这里面的道理,已经明明白白的讲述表达出来了,可是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还是不明白呢。很简单,一部分学生基础没有学好,关联知识没有掌握透彻,自然现在老师讲的他就没法弄明白,或者因此就被说笨。虽然这种还不是典型的例子。但是,站在老师,听懂的学生,没听懂的学生等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他们的理解或许相近或许根本不同,但是这几方听到内容的明明一模一样啊!
而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的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接收到后,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想清晰无误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是,信息冗余是必须的。所以,言简意赅有时候不是最好的选择。
日常生活最常见的夫妻吵架,大部分就是因为对一件事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不一样而发生的。因此这样的事情没有完全的对错标准,如果第三个站出来说其中一个对,一个错,那只能说他的看法判断更倾向于那一方,因为他也不是判断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因此,判断某一方对错不是解决这一类事的好方法。
我身边有一件真实的事,事情现在也没有解决。一对夫妻都快五十岁了,经常吵架,恶语相向。男方找过数人调解,均无果。我的立场是,不偏向任何人。解决方案是,分别和双方单独谈话,不给他们判断对错,只是单独问他们,自己仔细问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是在一起,更好的生活下去?还是想分手,各奔东西?先想明白这件最根本事情,后面的事才能步步推进,最终解决。
如果把夫妻双方叫到一起评判对错,双方哪个人都能说出很多件对方的错事,只会激化矛盾,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当有矛盾或者争论发生的时候,必须找到问题最核心的焦点,才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4758/5099012969ee9dd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