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用中国思路讲述中国故事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308人  山雉于飞
流浪地球:用中国思路讲述中国故事

看过《流浪地球》之后,有人在争论特效够不够硬,有人在讨论以飞船模式还是流浪模式离开地球哪种更科学,这些硬核对我这样一个普通观众来说,实在难以企及。光看特效制作已经足够满足了,再谈天体物理学简直太烧脑。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戳中你泪点的绝不是特效和科学奥妙,而是浓浓的中国味儿,这么说好像有点不符合思考逻辑。

有人会说中国电影当然有中国味儿,那也不尽然。一来这部电影是科幻片,科幻电影有它独特的展开方式;二来这是一个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题材,既跟中国有关,也不完全相关,而且已经被欧美大片拍烂了,但在中国还是第一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题目又是符合思考逻辑的。

当你看到吴京驾驶燃烧的太空舱飞向木星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一种悲怆来自岳飞的《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有没有感受到上古时代“夸父追日”的无比气概和意志?当时夸父也是为了部族迁徙而不得不探险拓荒啊!相同的是都揣着抵抗自然为人类寻找更好家园的梦想,不同的是一个在历史,一个在未来,而相交于时空里,相遇在故事中。

当你看到吴京分离休眠仓即将牺牲自己拯救人类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蹦出另一种可能性,让莫斯指引他回到休眠仓,让太空舱自动飞向木星?我们中国人都喜欢皆大欢喜,不愿意面对分离,更希望他们父子团聚。然而只是然而。一个人驾驶飞船飞向木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在作祟,而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家国情怀使然。

还有让你瞬间泪奔的父子对话以及太空舱里2个宇航员的对话是不是让你想到了“愚公移山”?“流浪地球”计划不就是科幻版的“愚公移山”吗,中国人故土难离啊,即使灾难来临跑路也要带着地球一起走,推不动地球就在地球上建造发动机,办法虽然“笨”,但充满赤子之心,即使历经2500年、100代人,也毫不畏惧,坚持不懈。一人之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一样的故事,一样的基因,一样的气魄。这样的气魄只有中国人有,而且中国人自古就有,流淌在血管里,熔铸在灵魂深处。

当你看到刘启载着火石狂奔向发动机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的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带着倔强、自信和执着,刘启终于战胜艰难,完成了使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人一路走来,带着绝望,也带着希望,艰难地前进着、改变着、创造着,改变历史创造,也一定会改变未来创造未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还有流浪地球计划的5个阶段,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这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格局,只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有,只有受过5000年历史熏陶的中国人觉得250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一瞬间,与人类的终极命运、最终幸福相比,值得期待,正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明日登峰应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流浪地球:用中国思路讲述中国故事

少了科幻片自带的“重金属味儿”,多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气质,把深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精神凝聚其中,用中国思路讲述中国人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故事,正是这部科幻片的独特魅力。

流浪地球:用中国思路讲述中国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