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人物学而论道——论语

灵魂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山水一17

        还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摇滚莫扎特》的,关于他在经历羞辱与背叛后的致敬,关于他半跪致意却顶天立地的精神。

        我无数次想到他,在无数个夜里他坚毅的眼神都浮现在我的面前,在无数个场景他不屈的呐喊都回荡在我的耳边。

      我以为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傲然和昂然的灵魂。

      后来我才发现我又错了。

      在一次课上,老师讲到孔子,说他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感慨:拥有什么心灵的人,才能给周围的人都带来确定性?他一生经历过许多困苦,内心始终平和正直活泼,从不怨天尤人。

      那时我才猛然发现,原来孔子的一生,竟是这样的颠沛流离。我只顾看见他头上闪亮的光环,那个至今无人能超越的圣人地位,却忽略了他在世之时的狼狈。他曾被人描述为“累累若丧家之狗”,他幼年丧父,长而丧母,老年丧子,心爱弟子颜回病逝,子路被杀。少也贱,尝为乘田,为委吏,愿做执鞭之士,穷尽一生周游列国想扶大厦之将倾,屡屡不受重用,困于陈蔡畏于匡,后来回到家乡整理诗书培养弟子。

      原来他一生是这样的坎坷,可他也依然相信着“天生德于予”,旁人对他的观感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接受了命运给予他所有的困苦,而依然在这片土壤温柔坚毅的开出花来。

      他也会为着长者尊者说一句“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会温柔着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他会骂犯错的弟子“朽木不可雕”,他会叹息弟子“不仁”,会跟弟子开玩笑后说一句“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会在被弟子误会之时赌咒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会在心爱弟子去世时说“天丧予”。他会对尊长恭敬,不卑不亢提出建议;会对弟子谆谆教诲,恨铁怎不能成钢;会安然于困苦之地,淡淡说一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他的傲气深深藏于骨子里,却能浮现出一两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是在距今久远的过去,我用一句“天赋”将他的所有过往覆盖,也一并吞没掉了他自身的成熟与温柔。他留下的不只是关于种种问题的思考,更留下了一个如此伟岸的身躯。

      他实在不应被一句“圣人”简单的抹杀,他也曾有血有肉的奔波在这世上,他用他的性格将天赋撑起了一片天,他自身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寻求,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朱子解云:言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可不勉哉?

      原来我也曾被如此温柔坚毅的人影响,原来我早已见过傲然不屈的灵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