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稿:我发现的自己的问题,
老师,这两天我又写了篇韩愈,也没想着上稿。想让你帮我看看,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
在写韩愈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篇人物稿,有开头引入,切入点;有结尾升华,落脚点。中间的三个分论点也得有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你讲过的,我是说我更敏锐的能感觉到了。)
也就是说,一篇人物稿是,三篇主题相同的千字文合并起来,或横或纵,再用开头和结尾串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写一个人物,得对历史背景略有了解,可以不写,不能不知。如果是精通历史的,像你,可以各个朝代随意切换。
像我,历史小白,今天写唐朝人物,明天写宋朝人物,就有点切换不过来。
所以,我得专注在一个历史时期,专写这个时期的人物,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其三、对结尾升华更敏感了。
例如:你刘备那篇,横向写的,以失意时的做法为切入点,失意时不忍、不欺、不乱、不挠,最后落脚在,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以金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结。
这个结尾升华,真有点深刻的感觉,前面都是平铺直叙,最后一下格调拔高了。
其四、更有文感。
我才发现,我写文章全是口语,怎么说就怎么写。
而你们写文章都是书面语。
例如:胸中块垒化作笔下波涛。这是书面语,(也就是你说的有“含金量”)
口语是:这些话憋了好久,不知道该和谁说,既然你来了,那就和你说吧。(索然无味的感觉,也就是你说的:生硬的句子。)
像这样的书面语,以前没感觉,现在慢慢的找到点感觉了,写的时候,也会去想用书面语应该怎么表达,毕竟才华不够,大多数表达不准。
所以,韩愈这篇文章,我也没想着上稿,只想让你先帮我看看遣词造句的问题。最好能帮我改改。(我得承认:有些地方我写完之后,感觉不好,我就看别人的,发现一样的情节,别人用词比我好,我就拿过来用了)
你别删我写的,可以在旁边括号或者划线,把你改的标出来。
这样有对照,我才能知道什么是更好的表达,进步才能更快。
我也在积累词汇,多用书面语表达,争取写出一篇文气十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