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人生主题,而是附带现象。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的毛毛丫

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赖的著作《心流 | 最优体验心理学》,书中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

幸福不是人生主题,而是附带现象。

你什么时候感受到了幸福?

是卡上多了许多钱的时候?还是凭借勤学苦练的技能挥洒自如的完成了一项高难度工作的时候呢?

是体育赛事的屏幕上闪出你名字的时候?还是平常训练时迎风奔跑,挥汗如雨,然后酣畅淋漓的时候呢?

这些体验都会让你感到无比欣喜,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而当你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就悄悄的潜入了你的心,使你快乐,这就是心流的体验。

所以,“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我,不是别的,就是一个人在过往时空里一切体验的总和。体验才会有幸福的感觉,而经常经历这种最优体验,是优秀的人的一个公共特征。

本书作者米哈里做了大量的调查发现,心流的体验,工作时(54%)远远大于休闲时(18%),说明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中,而不是休闲中。

一个人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工作一般都伴随着一定的挑战,完成一个一个的挑战便有心流的感受。购物虽然有短暂的欢乐,却没有心流的体验,因为购物不包含复杂的身心投入,不造就内心的秩序,更不会带来成长的乐趣。

优秀的人都追求进步,成长也绝不是一个青春的概念,终身成长也越来越被很多人认同。幸福不是大家直奔的主题,而是在一次次的挑战了自己后有了最优体验,有了心流的感受后的副产品。

书中说一位攀岩选手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的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经意间,我也有了心流的感受。

我挑战自己跑马拉松,给自己不断的调整可触及的目标,每完成一个五公里,那种痛快都让我欲罢不能;练瑜伽,逼自己的身体极致伸展,直到隐隐作痛,然后对自己肃然起敬;职业备考,挑战自己的职业上限,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所有的酣畅淋漓之后那种美好的感觉就像一股洪流一样穿过我...

而停不下来是因为对心流的迷恋。

我们在追寻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这是自我奖励。

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重要,到后来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

在开始时我们还没养成努力的习惯,所以设定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努力已经成为了常态,就必须设定稍稍高于自我水平的目标,追求更高的目标来避免原地打转,避免重复性劳动给你带来的厌倦感,所以目标就变的很重要。

心流,这种幸福的感觉,也可以说是刻意练习的一个结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