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荒野之境》
《荒野之境》,一本英国作家的行走散文,看译文似乎不太合适。我这样想着,抽出了那本书。但是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所以是译文又何妨?
由文字所承载的,不会被语言的鸿沟拦住。
《荒野之境》[英]罗伯特·麦克法伦《荒野之境》(The Wild Places),仅仅听上去就仿若有长风掠过耳畔,在无垠荒野上恣意回转。这本由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所书写的“行走文学”,是一本散文集——或者,称之为“行走志”更合适。作家似乎一直在行走,从苏格兰极北之地的彭特兰湾到爱尔兰中西部海岸银色的巴伦,从风雪凛冽的本霍普山到荨麻遍生的北齐德奥克村陷道。
“我需要荒野,这感觉始终如此强烈。”麦克法伦如此写到,“去到某个遥远的地方,那里人迹罕至,会有明亮清晰的星光,会有从四面八方吹拂而至的风。”
自文章一开始,我即被麦克法伦对于自然的亲近所震惊。对于他来讲,爬上一棵高大的橡树或是麻栎树似乎并非一件多么稀奇的事情——在文章的开始,他就提及到家乡的一棵山毛榉,他时常会攀上树冠,看向天际的青光。那是他心灵沉思的居所,也是他愿望飞翔的源头——正是坐在山毛榉的顶端眺望远方时,麦克法伦被那种探索荒野的强烈欲望所攫住,并最终踏上了旅途。
那是一个漫长的旅途——群岛、峡谷、沼地、森林,建于陡峭悬崖上的破旧木屋,内里残留烧了一半的蜡烛和奇迹般在风雨下幸存的日记,简直像是哪个不入流的奇幻小说里的偏远仙境。麦克法伦以一种极其优美静雅的笔触描写了这个英国的荒野,有些字句,冲破英文与中文间的垣墙,在那内容里展现出的美感几乎令人眩晕。
不列颠和爱尔兰的沼地对于无数人来说,依旧是荒野之境。他们冲破都市的樊笼,进入另一个领域:槽谷和草地围出的迷宫,麦穗在石与石之间摇动,云母砂在溪底的阳光中闪烁如银色火焰。
作者见到了各种各样的景色,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风雨,偶尔也在世俗里小小地受到困扰,但整体来说,这是一场优美而自由的旅行。荒野与我想象的不尽相同——我以为荒野更偏重“荒”:荒芜会征服土地,而荒凉会与夜里的月光冷冷相和——但是,麦克法伦笔下的荒野却更加富有“野”性,更有生机,更有灵性,他所追寻的荒野,更像是田野与沼泽、森林同河谷的综合,是生灵活物,是自然在对久久不归的人类轻声絮语。
荒野之上,通行的是其自身法则,林木生长,生灵跃动,溪涧水流,一系列生态皆受其自身控制。
他写飞雪留存的月光,写浓密的树篱和旋花花丛,写黑森林结霜的树干脚下蓝白相间的椭圆形石头,他选取的事物都带着精巧的美感,如同海滩上的贝壳。
——然而,这种美感是如此精巧,以至于缺少了一种悲壮的深度。
麦克法伦的文字是非常优美;在读这本译本时,你可以感受到译者在选取字句的时候所流露出的考究与精致,可是他将全幅心力都放在了描述这个温和又冷肃的大自然上,对自己的灵魂鲜有涉及;谈及人与自然时,多引用的是他人的语句——尽管很多语句已经足够深刻,而无需多言——大抵如同甜点,少量可以怡情,食多或觉无味。
荒野上是有长风急掠而过,有雄鹰振翅徘徊,可惜人的灵魂却被这风裹挟着吹散在大地上,被鹰喙与利羽划破。并非说麦克法伦没有反思与哲理,他也曾经说过很多非常具有哲理性的话语,比如他谈到树,“时间被树用各种形式保留着贮藏着,当人身临其中,可体会千姿百态。”但是这本书缺少梭罗冷峻的审视,缺少一种冲破书页、扑面而来的伟大思想的震颤。
但无论如何,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他的灵魂。罗伯特·麦克法伦已与荒野融为一体。待他从荒野之外回到城市,他惊讶地发现,城市或许并没有驱逐荒野;荒野以常人不能察觉的姿态隐没在日常的城市生活中。目之所及、手之所触,皆是荒野。
我想象大风吹过所有这些地方,以及其他相似的地方:这些被道路、房屋、栅栏、购物中心、街灯和城市互相分隔开的地方,但它们会因为这风中的野性而超越时空地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是些支离破碎之人,我想,但荒野可以使我们回复本性。
而我为什么要说这些?
籍这本书,我想更多地向诸位揭示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追求生活的方式。我不敢妄称读书万卷,行路万里,但是我却在最近的思考中,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文化太过看重“读书”这件事。
提升气质要读书,提升修养要读书,认识世界要读书,赚的钱多是因为读的书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并非说读书不重要。作为摄入知识最为直接而重要的渠道,读书无疑是非常关键的,无论对一位程序员还是一位工程师。只不过,原本发挥了六成作用的因素被夸大为九成,仿佛生活的不顺意、心胸的不开阔、工资的不顺利,全是因为这六成没有好好使力,却没想过那四成的原因又是为何。而在每年新年的愿望单上,又有多少人将“多读书”添在单子上?
我们的生活放得太窄了。
人们好像得了一种“读书焦虑症”一样,仿佛只有读书才可以赋予生活以意义。但这本书开口了。
它说:在荒野里行走也一样。
怀着纯粹的热忱去追求、钻研、赋予其自己拥有的所有光阴和时间,那么,无论你我是在荒野之上行走,是在深夜的街头观察群星,是涂鸦、滑板还是戏剧、古籍,这样的生活都是高贵的。
这才是这本书所真正带给它的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