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和她的写作点评课情感随笔心灵之音

【献给父亲节】枪子下逃生的老爸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991人  玉儿婶婶

文/玉儿

1、

爸爸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十八岁就开始教书育人,到现在很多人见了他还叫“陈老师”,“老校长”。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爸爸年轻时真的很帅。我们姊妹几个经常和他开玩笑:“爸好帅,长的像刘德华。”

这时爸爸就会笑着说:“刘德华不认识,我应该长得像周总理!”

呵呵,代沟啊!时代不同,偶像自然也不一样。爸爸说得对,周总理永远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偶像!

年轻时的老爸帅帅的酷酷的

2、

老爸出生于三十年代。也是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

记得老爸曾经给我们讲他小时候,死里逃生的故事:有一天,他和一个叫狗剩的叔叔(当时一个亲戚寄养在奶奶家的)正在窑洞炕上睡觉,良子(当时老百姓给国民党的兵起的外号)来了。

他俩被枪声惊醒,吓得躲进了窑洞后面放柴火和杂物的黑洞里。那些良子怕里面有共产党埋伏,不敢进去,就朝窑洞里面噼里啪啦一阵扫射。爸爸被火药给熏倒,晕了过去。

当他醒来的生时候,发现狗剩已经死在窑洞外面。看样子是要逃跑,被良子给打死了……他说,狗剩很聪明的,经常会想出一些鬼点子对付只知道让他们不停干活的奶奶……

虽然爸爸每次都是讲得轻描淡写,就好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可我每次总是眼睛酸酸的。

我无法想象,当年还是孩童的他面对那些没有人性的良子,该有多么的恐惧!看到自己朝夕相处,一起劳动,共患难,同开心的小伙伴,血淋淋的躺在地上,死在他的面前,他该是怎样的悲痛!当他得知爷爷奶奶带着那个宝贝弟弟去逃生,却把熟睡中的他和那个寄养的狗剩丢弃在窑洞里,他会是多么的凄凉和无助……

所有这些,让他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场怎样的摧残和浩劫,爸爸从来没有讲过!

3、

爸爸虽然是个老师,可平时却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很多关于爸爸的故事,都是从妈妈那里知道的。从这些故事中,我能深深感受到:人间最宝贵的父爱和母爱对爸爸来说是遥远而不可企及的梦。

但是后来,守在爷爷奶奶炕前,接屎端尿, 为他们养老送终的,却是善良的爸爸妈妈……

即使这样,我从来没从爸爸嘴里听到过一句抱怨的话,真的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深感敬佩和自豪。

爸爸把自己从没得到过的,深沉的父爱都给了我们兄妹四个和他成千上万的学生们。他自己虽然一直有工资,可给自己买东西都是捡最便宜的,从来都不舍得多花一分钱。

在我们读书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好几个孩子,因为负担太重,一般都是早早就不念书了,特别是女孩子,多少认几个字,脱盲就行了。可我们兄妹四个都没少读书。爸爸经常说:“好好念书,你们上到哪里,我和你妈供到哪里。”

对于家庭困难,爱读书的学生,他总是照顾有加。直到现在,一个家在山里的学生(后来也成了那个山区小学的老师)还把我们当亲戚走着。每年都要拿些土特产来看望爸爸。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爸爸的善良和付出是值得的。

4、

妈妈经常给我们讲爸爸的故事:爸爸小时候很爱读书。可每当家里地里有活干的时候,奶奶就会让他留在家里干活,直到干完为止。等爸爸干完活再去学校的时候,老师就会对他说:“你已经被开除了,回去吧,以后不要再来了。”

每当这时,爸爸总是站在教室外不肯走,直到老师又感动了又无奈,只能又接纳了爸爸。这样的事到底发生了多少回,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

就这样,当爸爸十八岁的时候,因为学习好人品好,被选出来留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

从此以后,爸爸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啦。

5、

虽然爸爸自己没有分到地,可只要是星期天或放假,他总是爱去地里忙忙碌碌,干这干那。苦命的爸爸从小就勤快爱劳动,他对干农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他对这片黄土地,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那种情感,真是我们这辈人所无法理解的。

老爸在路边开荒种的玉米

如今老爸已经快八十岁了,依然精神矍铄。依然喜欢在地里刨刨挖挖,平平整整。我们都劝他别干活了,该歇歇啦!他嘴上答应,可依然照干不误。唉,看来老爸这辈子真的割舍不了他的农民情结啦!

去地里瓣玉米的老爸

祝亲爱的老爸,以及天下所有辛勤劳苦的父亲们,节日快乐,永远健康,健康永远!

我亲爱的老爸老妈

相关文章:感谢老爸老妈,让我有一个农村的家


【作者简介】玉儿,一个平凡的七零后,却有着一个不平凡的写作梦。高中毕业为了逃避世俗,亦是为了追寻梦想,她在母亲的泪水中,随着改革的浪潮南下寻梦。“少小离家老大回” , 她把十二年的青春岁月留在了祖国的南疆。回到家乡后,倔强的她一次又一次向生活发出新的挑战。2013年开始组建销售团队,她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爱。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有三千多位成员。去年,当身体向她亮起红灯时,才不得已放慢了脚步。此时,有太多的情愫无处寄托。所以不忘初心,重拾旧梦。“因为爱,所以写”,生命不休,写作不止!


亲爱的,欢迎您路过,请您关注,并点亮下面那颗爱的红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