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打卡170:谋叛与汉化——《叫魂》5
阅读时间:2023年10月9-13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叫魂》
阅读范围: 第三章《或现或隐的威胁》
漫长的工作周我看完了纠结的乾隆的故事,这章讲的是皇上对待满汉关系的矛盾,借处理“叫魂案”整治江南官场的深层原因。
本章分为《关于谋反罪的看法》《由汉化带来的腐化》两节,以下的分析结合个人理解,不能保证面面俱到。书友们可以找原文进行阅读。
统治策略的变化
乾隆的父亲雍正是通过了九子夺嫡的战争才登上皇位的,所以雍正的统治原则是削弱其他王室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摆脱派系斗争带来的隐患。而当了乾隆时期,他的统治策略有所变化,他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如上一朝,加上当时社会环境是:商业蓬勃发展、人口日增长,这种变化带来了隐隐的危机。
留发不留头
清朝是由北方的满族部落统治中原汉族人的王朝。皇上一方面要靠儒家德行而赢得了上天佑护的合法王朝,另一方也要应对“反清复明”的一群无孔不入、堕落败坏的阴谋分子。
在满族人刚入关的时候,就强行推开一系列满族的习俗,我记得的原则是“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其中最有标志性的就是“削发令”,大家都知道的注明的规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想想当时汉族人反抗的如此激烈,到民国的时候又为剪掉辫子而犹豫不决,看来是个时代的文化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书中提到实际上“削发令”并没有列入《大清律例》但是这个政令推行的情况却直接影响到当地民主的臣服程度,和当地官员的忠心检测。所以削发令的残酷程度远超想象。
书中提到任何人——不管是出于懒惰还是因为无知——只要未能达到新政权对于发式具有象征意义的规定,便都会受到制裁。这些人并不是效忠明朝的激进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因为某个偶然机会而被逮住的个人。而每当有一个“逆叛之徒”被正法时,至少也会有一个官员相应地受到纪律制裁。
这个地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叫魂案”中一个行为就是割掉他人的鞭子,这就带着反抗清朝统治的意味了。
面对谋反的态度
这个部分我读的不是很明白,又更好的理解欢迎大家补充。书中介绍了两个案件“伪稿案”和“马朝柱起义案”,都是通过秘密通信的方式悄悄调查的,最后也都是不了了之的。
由此可以看出,弘历对于剃发一类公然威胁到满人统治的问题固然不愿公开提及,但在对充其量只是对满人名誉造成了微不足道损伤的文字表达问题上,他却是一触即跳。
而在对“文字狱”的处理上,弘历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他提出警告禁止满汉官员进行诗文往来,以防止朋党的出现。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作者没有做太多的分析,我个人揣测是不是弘历觉得“文化人”比“老百姓”更有“杀伤力”。
汉化带来的腐化
这个部分和之后的两个小节讲的都是满人贵族与汉人的关系。
满族统治纠结之处在于既要运用儒学进行统治,又要保持满族本身的特质突出优势地位。
那八旗享有什么优待呢?所谓的旗人除了满族人还有入关前归顺的汉人、结为同盟的蒙古人,其中真正的满人只占旗人的23%。在当时旗人是不能经商务农的,提笼架鸟游手好闲就是他们的日常状态。
旗人曾经的优势是他们精通满语和骑射。书中提到弘历派旗人去地方巡察,汇报情况都是满语写的“加密”的奏折。可惜入关多年的旗人慢慢就不在熟练掌握民族语言了。在骑射方面,绿营兵疏于训练战力明显下降。对于没有官职的旗人,他们既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没有由军事威胁而带来的促人清醒的挑战,几乎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用来支撑自己作为征服民族的骄傲了。弘历甚至认为这都是汉人拉拢腐蚀的结果,所以禁止满汉结交、谈论诗文。
以江南问题整治官场
“叫魂案”始发地是江南地区,满人对于江南的态度是既恐惧又不信任,既赞叹不已又满怀妒忌。他们嫉妒江南文人的才学,有觊觎他们在上层学界的控制力。“扬州三日、嘉靖三屠”使江南人的“反清复明”的情绪高涨。所以满人对江南地区充满了警惕。
再加上江南富庶之地,官员很容易被拉拢腐蚀。放纵、任人唯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小心翼翼以及优柔寡断,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官员们在与皇帝的通讯中战战兢兢、谎话连篇。
所以相比起之前的“忤逆案”秘密调查、无疾而终。江南、剪辫子这些点,正好点燃了弘历的敏感神经。
叫魂危机成为弘历同这种焦虑对抗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机会与环境。弘历可以用极为轻蔑的语言为那些威胁到或背叛了满人文化特性的人打上记号,以此来廓清并捍卫这种文化特性。也是他整顿江南官场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