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心法,让你成为终身阅读者
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心法一:为生活创造间隔
前几天,我和一位朋友闲聊。他一直很好奇,我为什么要每天坚持早起读书1个小时。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词反复在我脑海里出现,就是“间隔”。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e9f14ff17e0aac81.png)
几年前,我成为了一名新手妈妈,可以说这是有生以来对我挑战最大的一个身份。面对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我经常不知所措。恰好那段时间我刚刚升职,一方面工作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我一眼看到的是事业的天花板。每天家庭和工作之间的无缝衔接,让我几乎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个月,一直到我的单位搬到了新的办公地点才有所好转。当时从家到单位往返需要两个小时。每天多出来的这两个小时,让我突然松了一口气,我终于有了一段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一天,去上班的路上,我偶然看到一句话:“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就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时候,这句话就像一道亮光一样照了进来。我当时就被这句话给戳中了。于是,从那天开始,我就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用于读书。
读书相当于为我的家庭和工作之间创造了一个间隔,让我从各种繁忙的任务中抽身出来,开始去关照自己的内心。
我出门总会随身带着kindle。每天一坐上车,第一件事就打开书来读。读书不仅能给我精神力量,还提高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同时还能帮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觉得非常受用。
后来,我打算换到另一个城市发展。在开启新的职业生涯之前,我就给自己放了两个月的假。这两个月干啥呢,就是泡在图书馆里疯狂读书,那段时间我读的很多经典的书籍,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毛泽东传》里讲到,毛主席曾在湖南省立图书馆泡了6个月,专心致志地读书,他形容自己就像“牛闯进了菜园子”一样,我也很有同感。
在图书馆泡了两个月之后,我内心感受非常满足。
读书也为我的两段职业生涯之间创造了一个完美的间隔。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我们需要在中途停下来,为自己做好补给。
英国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读书6分钟,可消除人体60%的压力。读书的解压效果远远大于听音乐、散步、喝茶、玩游戏。难怪有人说,读书是最好的解压方式。
生活需要间隔,而读书是最好的间隔。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49c21804f3988eff.png)
生活需要一个停顿,一个间隔。正是有了这个间隔,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各种压力,让我们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杨绛先生说过:“人生遇到的所有问题,书里都有答案。”
当你筋疲力竭的时候,读书可以让你满血复活;
当你思绪凌乱的时候,读书可以让你心平气和;
当你遭遇难题的时候,读书可以为你答疑解惑。
心法二:为读书创造场域
现在知道了读书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那如何才能坚持读书呢?
有人说,坚持做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绑定一群人一起来干这件事。
从得到高研院下山之后,我和几位杭州校区的同学一起发起了读书会,我们约定好每天一起读书打卡。每天读30页书,写300字读书笔记,对于那些坚持打卡365天的同学,我会亲自送出一份礼物。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我们,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帮助更多人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全国各校区的读书会整合以后,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同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了,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读书会,我读到了受用一生的好书,结识了众多有趣的灵魂。正是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榜样的力量,使我获得了快速成长,也让我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过去三年,我在读书会感受了三种力量,一是时间的力量,二是知识的力量,三是同伴的力量,当这三种力量交汇的时候,就会发生很多奇妙的事情。
自从做了读书会,我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爱读书的小伙伴。经常有书友跟我说,自从加入读书会,他的生活就被点亮了,几乎一天都离不开书。书已经成了生活的必需品。难得的是,小伙伴们在一起相互鼓励,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难得的书香情谊。
通常情况下,知识存在于三个地方:我们的脑海中,外部世界和别人的脑海中。我们脑海里的知识,实在少的可怜,大多时候,我们只是调用了外部世界和他人脑海里的知识为我们所用。
每周六,我们都在为同学们挖掘这些外部世界和他人脑海里的知识,并且这也成为了一项传统。让读书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这正是我们坚持做读书会的价值。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b34b952ae1f94dee.png)
如果你想让一件事情成为习惯,就去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结伴而行。
如果你想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去加入一个读书会,因为它是阅读爱好者最理想的栖息地。
心法三:为生命创造自由
在你下定决心要读书的时候,我相信身边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读书无用。他们甚至还会劝你少读点书。你可能也有一些疑惑: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记得罗胖曾经在一期节目里提到过一个“傻瓜指数”。“傻瓜指数”是指你认为多长时间之前的自己是个傻瓜?举个例子,有人觉得十年前的自己是傻瓜,那他的傻瓜指数就是十年;有人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傻瓜,那他的傻瓜指数就是一年。如果有人从来没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个傻瓜,那么,他的傻瓜指数就是一生。傻瓜指数越低,证明这个人认知更新的速度越快。你自己的傻瓜指数是多少呢?
作为终身学习者,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不就是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降低自己的傻瓜指数吗?如果你能把傻瓜指数降到一月,甚至一周,那么你的人生将会有更多的可能。
两周前,我有幸去参加了采铜老师《精进3》的新书发布会。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采铜老师说到“一个人的才华是没有天花板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03168daad8f09885.png)
一个人在他所处的组织里面,他的职务是有天花板的,薪水也是有天花板的,这也许是困扰我们很多人的问题。可一个人的成长却是没有天花板的。精进是一场无限游戏。
富兰克林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5dd50c828400ecd7.png)
如何不断超越自我呢?樊登老师在视频号里说:因为受时代的限制,你能够在生活中见到的人,他们的认知水平都跟你差不多。只有读书,能够让你穿越时空,跟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国家的人展开思想上的交流。
你看,读书能够帮你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你可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由穿梭。即便你足不出户,也可以走遍世界。
在我看来,读书的终极目的应该是通往心灵自由。一方面不要被你所学的知识所拖累;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摆脱外在的束缚,从而达到一种本自具足的状态。
读书是一个慢变量,这是一种一旦打开就合不上的力量,它会形成非常持久而且强大的惯性。
最可怕的是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你就再也戒不掉了!
总结一下终身阅读者的三个心法:
为生活创造间隔:生活需要间隔,而读书是最好的间隔。
为读书创造场域:找到一群同频的小伙伴,可以让你在读书这件事上走得更远。
为生命创造自由: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通过读书可以实现自我精进,让你突破时空的限制,最终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终身阅读的路上,让我们结伴同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51da804b2a56df6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