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读书心得分享🌸

《我把时间当朋友》

2017-06-23  本文已影响1人  26087a41a642

来自纯的分享

分享1:

里面提到了很多碰撞性观点:

1.既勤奋又懒惰的慌乱

很多人每天忙着看书忙着学习,却没有什么效果或者变得越发焦虑,其实这是一种假勤奋,他们不去实践,常常躲避困难,只重复做那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说的就是有时候的我[捂脸])

2.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那就从感知时间开始,每天单纯记录“事件日志+花费的时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精确感知时间。(今天试着记录了一下一天的事情和时间,发现只有上午有一个半小时是高效的)

3.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恶性循环。

分享2:

0623阅读分享:

《我把时间当朋友》李笑来

【关于制定计划】

1.确保任务可行

如果不能确定任务完成的可行性,可以先实验一段时间,再来确定。(比如背单词,想30天背完3000个,于是给自己规划每天100个,结果实际每天只背了50个,那这样下去这个计划一开始就结束了。因此需要根据实验情况来调整计划。)

2.长期计划

计划过于长远容易被打乱,而且容易造成挫败感。可以先设立短期可行目标,再过渡到长期目标。(比如我先一个星期记500个单词,下个月就可以计划记2000个)

3.并非所有事都要做计划

①任务简单的不需要做

②没有能力制定好计划

③有行动的计划比计划了无行动好多了。因此先行动,坚持做比计划更重要。

分享3:

0626阅读分享:

本章主要阐明了几大典型思维陷阱,颠覆我们对思维模式的旧观念。比如说:

1.基本概念不清,导致无法清晰思考。比如历史和历史书的概念。

2.拒绝接受未知。因为害怕复杂,奢望简单。从而导致一些认知和逻辑错误。

3.因果关系。

①A原因B结果不对等。

②相关联的两者互为因果。比如环境和人。因此要做用心之人,因为世界与我是相互作用。

③自证预言。你预感什么就有可能发生什么。

④相关命题。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⑤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我说:世界上没有活到两百岁的人。那我应该来举证,而非要对方来举证世界上有活到两百岁的人。

⑥案例局限性,没有普适性。

⑦对立论证。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产生不同行为。

⑧张冠李戴。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分享4:

20170627阅读分享:

《我把时间当朋友》李笑来

第六章  交流

第1节 学会倾听

1.人在倾听的时候走神的原因之一是基于说话者的语速比听者的思考速度要慢。当听者第一次短时间走神,基于经验主义构成的模式化拼接和只听自己想听的原因,他会误以为获得了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会再而三地走神。(以后上课加快语速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式)。

2.平时多掌握判定类知识(比如知道“接受”和“接受”之间的区别;比如知道论文的写作顺序应该是先研究再出结论,而非大多数学生的先有结论,再去举证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有助于鉴定概念类知识,从而整理大脑内部存储知识,在倾听时能更迅速做出判断。

3.倾听时首先应该克制自己不做最不应该做的事,比如过早质疑,这样容易产生幻觉(此时说话者并没有全部表达完毕自己的意思),也易产生排斥。因此要先等别人把话说完。

最应该做的事是回顾和预期。回顾即记忆,利用笔记本做记录,及时回顾要点,能让倾听更流畅。预期即想象接下来说话者要讲什么,这样会让倾听者收获更多。

4.倾听者要做的是

①听

②想(训练逻辑能力)

③帮助说话者进入倾诉的状态(这点以前无太多意识)。

a.情绪上(给出反映、调动感官、适时停止谈话)

b.逻辑上(问问:那你的意思是不是...?)

来自洪彬的分享:

这是之前就读过的书,最近看到@ 01 纯 在分享这本书,今天又翻看了一遍,还是同样有很多的收获,post几个点:

1.“时间管理”是个巨大的谬误。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时间不理任何人,它会按照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不受外界的影响。

解决“没时间了”的唯一办法是把时间当作朋友,放弃管理时间的念想,转向管理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被管理。

2.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我们有天然的抗拒感,解决的办法是持续积累,改善自己的心智能力。

3.我们想要管理自己,就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大脑,而历史上已经有好多人给出了他们的经验。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讲过一句话: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4.心智的概念: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早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