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语

城语·继续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sunroot

城语·继续

——2001年9月的一个清晨,如往常一样,我骑着自行车去单位上班。路上看到行人几乎人手一份报纸,行色匆匆。到了单位,准备上班。同事凑过来说,你知道吗?美国出大事了,美国被攻击了。赶紧找到当天的报纸,果然,整版,大标题,大事件……美国纽约遭遇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双子塔被两架飞机摧毁……赶紧联系原来初中的学霸同桌,他在美国,问问是否安好。那个时候还只有邮箱和QQ,没我今天这样铺天盖地,瞬间传遍全球的自媒体。晚上,邮箱里发来了学霸的邮件,报个平安,说,他亲历和见证了历史,并留下了许多现场照片。再后来,沙漠之狐在中东肆虐,阿富汗,伊拉克相继成为恐怖组织的策源地……现在这个故事仍旧在演变。

——十年前的今天,刚从午休的懵懂中慢慢清醒,感觉头有点发昏,办公室门口响起了急促的呼喊声,大家赶紧下楼,地震了……短短的三节楼梯,下着下着觉得力不从心,脚步踉跄,头顶的吊灯左右晃荡。单位院子里一下子汇集了办公室所有的同事,街道斜对面的高楼上的居民也陆陆续续跑到马路上来。手机信号不通,家里人联系不上,孩子在学校,不知道什么情况……确信传来,汶川地震,8.0级。此后,所有的媒体和时间给了这个突发地震的区域,所有的目光和焦点都汇集到这个区域。焦急,泪目,爱心,奇迹……民族的万众一心被苦难凝结了起来。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长报记者拍摄的一组照片报道,找到了当年汶川地震的幸存者,给他们在不同的期间拍摄了不同的相片,相片嵌入了上次拍摄的亲历幸存者手拿照片的模样。一个故事又出动了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一对夫妻失去了在北川中学读书的儿子,也在废墟中收养了一个弃婴。这个弃婴与逝去儿子在眼角有几乎相同痕迹,夫妻二人把这个弃婴当成了逝去孩子的转世,细心呵护。十年的时间,夫妻二人带着九岁多的儿子,到当年他们被地震损毁的房间探查过往的岁月。告诉现在的儿子,这是你哥哥原来生活的家。生活总要继续,这可能是我们唯一面对一切人世沉浮最好的安慰。

——接收信息,通过感官转变成大脑能理解的电讯号。完成这一步,靠的是“转导蛋白质”,转导蛋白质接收到信号之后,会形成一个“离子通道”,带电离子的运动形成电讯号,然后大脑神经元就接收这个电讯号。这里的关键在于,离子通道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并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强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强度的变化决定的。也就是说,哪怕这个刺激很大,只要它一直存在,离子通道也会慢慢关闭。只有当刺激发生变化时,比如突然加强,离子通道才会响应。比如,你去游泳,刚下水的时候感觉很凉,但是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脑神经科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适应”。这就是快乐没办法一直持续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就适应了,这是一种生理本能。北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英迪拉·拉曼(Indira M. Raman),他从脑神经科学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快乐总是短暂的。

——下班后,路经的美食一条街又在夜色里灯火通明。人群的饥饿和各种炊厨灶具里升腾起的烟火相得益彰。人群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饿了就吃,累了就睡。虽不至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浪漫,却也与消费驱动生活的现代性妥妥的相携。也许我们就是在事件驱动下产生各种反应的生物,注定在生活里继续该继续的衣食住行,爱恨情仇,还有对美好无尽的向往和怀念。继续,接受生活中所有。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上述部分资料来源于《得到》APP和新闻APP

(原文发布于2018年5月1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