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兴趣”选专业靠谱吗?
根据兴趣选专业靠谱吗?如何让兴趣匹配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时,按照兴趣选择专业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这一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确定这个兴趣是符合社会的客观发展的。今天在此给各位提几个建议:
一、正确识别“兴趣”是第一步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准确识别这个“兴趣 ”呢?
一是让孩子拆分复杂的“兴趣”,找到其中与高校开设专业直接相关的内容。但是注意一点,对于国内高中生来讲,大部分人的兴趣其实很“狭隘”,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社会实践、眼界等因素的限制,对兴趣的感知偏狭隘,所以莫把此“兴趣”当彼兴趣。
二是家长可以找一些职业规划、性格分析的工具,帮助孩子认识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高校开设专业中找到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
根据“兴趣”选专业靠谱吗?三是建议先选择科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选择延展性高的基础学科专业。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各个专业,对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四是建议采用大类选择法。如果孩子没有特别排斥的专业,也没有时间去体验不同的工作场景与内容,并且家长也不愿意请专业机构为孩子作出判断与选择,那么还有最后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大类专业。现在有很多高校实行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学生可以在入校之后先学习一些基础课程,一年或二年之后再去选择专业方向。填报时选择这一类高校,可以暂时解决选择专业的问题,等到孩子在学习期间对某些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可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当然,前面两种是最首先最科学的做法。
根据“兴趣”选专业靠谱吗?二、一定处理好“兴趣”和“专业”的关系
如果你的孩子,对于某个专业光有兴趣而无能力,那么其兴趣就只能是兴趣,无法成为他成功路上的基石。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A同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却并没好的发展,原因在于能力有限;
B同学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却有了意外的更好的发展,原因在于敢于尝试。
所以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在帮孩子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不仅要考虑“我孩子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还要考虑“我孩子是否合适这个专业”,前者是兴趣,后者是能力。
其次,家长最好引导一下孩子,对于他所谓的喜欢的专业,要问问自己是否了解它?喜欢它什么?深入接触过它吗?因为在选专业时,很多所谓的“喜欢”不过是片面的印象,孩子会认为“它是我喜欢的”,但并没有依据可言,那么这就无法说这选择是可靠和正确的。
其实,很多专业在我们看来并不有趣,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十分适合和有用的。对于孩子来说,选择适合他自己的专业,对于他以后的发展才是最大的保障。
“量体裁衣、因地适宜”。上面例子中,B同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喜欢的专业,现在发展的不错,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的。
所以,在孩子选专业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这两个问题:我是否喜欢它?我是否适合它?
根据“兴趣”选专业靠谱吗?三、“兴趣”不明,还可以这样选专业
1、使用排除法
通过和孩子沟通,把他不能接受的职业或者大学的学科专业类别先除掉。
例如不学医学类、不学理学类、不学农学类。经过排除,再在他可接受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内,选择他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专业就相对容易了。然后再去看看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他自己是否感兴趣,专业就业去会哪些单位工作,顺便考查下工作环境他是否适合等。
2、选择基础学科专业
在兴趣不聚焦的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专业,为以后的再次选择奠定深厚的基础,留出更大空间的转换空间。可在大学四年期间找到兴趣点后,到研究生阶段再依兴趣做学科专业的选择。
基础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比如本科学数学研究生考研考财会类专业也占优势,可以把考研数学三分数拉高,且财会类对数学也要求高,比如这样搭配数学+金融工程、数学+保险精算成为复合型人才,相对来讲会更受企业的青睐。
3、通过专业测评工具看看感兴趣、适合的专业
比如,会计专业一定程度上要求严谨认真,那么外向型性格学生很多就不适合了,而且要求也较严,得考从业资格,初级等等才可以毕业,有的学校这样要求。
根据“兴趣”选专业靠谱吗?总而言之,合理的利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放眼未来自己的职业意向,再找到与自己匹配的专业,才是选专业的正确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