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妈咪宝贝婚姻育儿

带娃是种修行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12人  琰么乎
这是老公的一篇带娃心经。我们两个独生子女成家后从每天一起追剧打游戏变成目前的围着小娃儿天天转,有宝宝后我们除了上班八小时,其他时间基本都奉献给了小宝贝儿,这是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很多我们从未发现的事,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虽然生活中我们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足,但是每一次改善都是进步,都是在成就这个家,成就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偶与朋友闲聊,尚且独身的友问“怎么样,带娃。”我答“还可以,跟孩子在一起,其乐无穷。”朋友突然来了兴致:“怎么呢,我问别人都说,累啊,烦啊,受不了啊,怎么到你这看着还挺有意思?”我笑了笑回答“或许是因为带娃这修行改变了我吧。”

      带娃是种修行,孩子呱呱坠地之时,你即刻变成一个矛盾体——前所未有的意识到自己的无助与无能,却又想立刻强大为一座城,围护着家庭。或许你之前还因为衣食无忧、工作稳定而沾沾自喜,却被小生命的降生打破平衡:看着别人父母给孩子报班、出国旅游、买好学区房自如自在,而斥责平庸的自己与可怜的薪资;处理生病时的手忙脚乱则悔不当初浑浑噩噩不学无术;照照镜子看着自己,甚至会担心衣带减窄、脑满肠肥而被嫌弃。但事情没有停在自责环节,即便矜持,你也第一次希望能够拼命挣钱,哪怕是抛头卖脸或者挥汗如雨;即便懒惰,你也第一次学着研读一本“崔玉涛”,查遍资料、问遍旁人只为觅得最佳育儿方式,即便缺乏自律,你也努力着克服食欲,带着工作一天的疲惫腹肌撕裂,力求变成一个优秀的表率(尤其是女儿家)。尽管模式不尽相同,修行已从此开始。

      带娃是种修行,你以为自己为人师表,身负权威,却从没想过孩子是面镜子,透过他映射出的是自己的不足。忍不住把玩手机,为偷闲(当然的确有时候是实在迫不得已)放任他多看会儿电视,孩子便会在你认真教育他“看电视伤眼”、“爸爸妈妈都不玩手机”的教诲中哭天抢地,不明就里;在行车拥堵中犯了“路怒”,口不择言,不留神冒出句粗口,反复不了几次,他便像复读机一样在那个路口演绎相同桥段;因为孩子咬人调教无效,你便将父母权利信手拈来,以为大发雷霆可以逼她就范,得到的只是怒吼中的胆怯哭泣和发抖,以及好不容易安抚情绪后的不住啜泣……孩子清澈如水,从他那令人不快的反应中,你分明看到,是自己放纵、急躁、执拗的脸。至于如何解决问题,答案也只能在自己身上。

      带娃是种修行,如鱼饮水,似燕衔泥,是点滴积累中的日新月异。当然,这里说的不仅发现孩子的进步,更多则是自己新技能GET以及心态的转变:没娃时候,四体不勤,生活凌乱不已,做一盘可乐鸡翅吹嘘半年;初得幼子,压力瞬变,一天闷头厨房事务尚嫌分身乏术,精疲力竭之际,忆起同事的劝告“多玩两年,有娃再没自由啦”叫苦不迭;慢慢地,习惯了这日子,即便偶发状况需要单打独斗,也早就来之安之,妻子自不必说,我也曾有独带两天的记录——抱娃干活样样精通、推车赶路如履平地,一边安顿好孩子看动画、玩玩具往复更替,一边准备着儿童套餐,还能忙里偷闲往嘴里塞满酱鸭,再抿口西凤~待孩子妈外出赶回,询问孩子情况时,我则面带从容回一句:“我喂比你喂吃的多”;最后,当终于有机会跟孩子小别两日,重回二人世界,放飞自我,大快朵颐之时,外婆突然发来视频,看到那边委屈的小脸不停“妈妈爸爸、回家”的小声呢喃,转而嚎啕大哭泪眼涟涟,轻松愉悦转而变为无语凝噎,无法名状的揪心再明白不过——你以为获得的解放,却不过是最柔软的亲情束缚,自己早已无法离开这份忙碌与相依。这,便是修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