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恋之“清明探亲”
4月5日
又是一个小长假,仍旧不能回家。
明早我要早早起床,收拾好寝室,八点半准时坐上大院门口的48路公交车。
48路公交车是我们这个大院和外界唯一的联系。每小时一班,从大院门口,到市区中心,一块钱,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良心价。
我就是准备坐这趟公交车,去火车站。媳妇来“探亲”,我必须要去接站。
说来惭愧。自从去年年底领了证,到现在,掐指算算,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一个星期。特殊的职业,特殊的管理,让原本并不遥远的回家路,变得异常难行。
从高二那年我和她相识,到今天,也有九年的时间了。
关于早恋,我们高中班主任有一个预言:“高中阶段谈恋爱的,最后能够修成正果的,不到百分之一”。时间慢慢冲淡了高中的记忆,唯独班主任的这个预言,至今犹在耳畔。她常常和我开玩笑说:“一不小心,竟成为了班主任口中的百分之一。”
五年的大学时间,我俩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大连,一年到头,仅仅寒暑假能够见上几次面。时间和距离,早早地开始考验着我们的感情。
那时候手机还都是平板按键的,手机里也没有微信,唯一的网络通讯工具就是手机QQ。因为我俩平时生活费不多,所以两人联系很少用一毛一条的短信,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手机QQ。那时候,流量费真是贵的惊人,每月区区几百M的套餐内流量,要算着日子用。
三年前,我毕业分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她最近的城市。所谓的“最近”,也有半个渤海湾的距离。祖国的高铁异常发达,我从这里出发,也需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和她见上一面。我上次回家,竟还是一个月前,一早乘坐最早的一班高铁出发,晚上赶着末班高铁回到单位,期间,我们的见面时间只有七个小时。尽管这样,我们两人仍旧坚持“每月为祖国高铁的营业额做贡献”。
一想到明天就能见到媳妇了,我心里竟还有一丝丝紧张。这几天降温比较厉害,今早还下了场小雪,我得提醒媳妇明天多穿点。
4月6日
和天气预报一样,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云层厚得看不见太阳,不合时节的阴冷的风贴着地面刮来,扬起些许尘土,寒冬似乎在做最后的挣扎。
一清早,我便赶到车站。由于时间尚早,我便匆匆躲进车站旁边的德克士,用了三十分钟写了一遍流水文《德克士的九点半》。
来源网络等接到媳妇出站,时间已经接近十点了。
其实,关于这个三线小城,毕业后第一年,我俩就已经逛遍了它的大街小巷。如今,也找不出什么特别而新奇的游乐之处了。尽管老家的房子还要一年的时间才能交房,但也的确应该事先准备一下。所以,我们直接去了市区最大的家居城。
对于装修,我俩的意见还蛮一致的。毕竟,我常年在外地,每年也就年假的时间,能够回家住。而她,我若是不回家,她也一定直接回了娘家,毕竟,让她自己住,我也不放心。所以,关于我们小家的装修,我俩的意见是简洁实用为主,不弄那些花里胡哨而又毫无用处的玩意。
可真正开始逛家居城的时候,我们便发现了问题。尽管我俩的装修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可一旦落到具体的实物上面,差距还是有点大。比如,她喜欢自然色的仿木地板砖,而我喜欢清新冷淡的淡灰色的地板砖;她喜欢白色橱柜,而我却总是考虑淡色的橱柜容易积垢的问题。
整个家居城逛了一大圈下来,竟然一项实质性的统一意见都没有达成。最后,在饿得肚子开始抗议的情况下,我俩离开家居城,开始觅食。
其实,爱情总要归于平静。再惊天动地、海枯石烂的爱情,终究是要面对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领了那个红本本,不仅意味着我要和身边的这个女孩儿有了法律上的合法效力,更意味着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共同努力、更加细心去经营我俩的小日子,那种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风雨相依的平凡生活。
4月7日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暂,转眼,我就要送媳妇登上回家的火车。
和以往一样,这两天,我们在这座没有自己遮风挡雨的屋檐的城市,转了一圈又一圈。从繁华喧闹的商业区,到安静祥和的居民区;从车水马龙的街道,到幽静偏僻的小巷,我俩留个这座城市的,只是一对过客的身影。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八年的异地生活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各式各样的告别早已习以为常。火车票,从红色到蓝色的变迁,同样也见证了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大一那年十一长假,她从东北来到魔都,在南京路上拥挤嘈杂的人群中,我们牵着手,穿梭在各色的霓虹灯中,梦想着未来在这里生根发芽。后来,梦想终究敌不过现实,我们没能留在魔都。但我们仍旧坚持梦想,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家,过着平凡而温馨的日子。
两个月后就是我俩的婚礼了。在婚礼上,我想对她说:
“感谢你用最美好的青春与我度过了最漫长的异地恋,而这段异地恋还将不设期限地继续下去。今后的日子中,我会用自己整个生命、全部力气,去珍惜你,守护你,宠爱你。直到我们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时候,依然能够一起手牵手,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