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活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几年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不但喜欢工作之余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我也喜欢在厂里一边干手里的活一边听书,这样时间就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我之所以这么注重读书,当然首先是因为我生来就有喜欢读书的天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读书使我原本贫瘠自卑的心灵变得丰盈自信且幸福。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读书更好的事情了。
其实我小时候就挺喜欢读书的,那时候在姥姥家,夏天她们都去地里干活了,我拿一本我姨的作文书躺在大树底下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下来,树绿得那样新鲜,紫色的楝树小花朵开得如此可爱,我读得津津有味。我小时候是没有书,如果有我肯定会爱不释手的一本本读下去的。小学时候有个同学拿了一本童话书,书皮和前后几页都没了,我借来就读,读得十分忘我。当我读到《海的女儿》时我太喜欢了,小美人鱼的尾巴变成了双腿,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这种疼痛的描写给我的感觉特别强烈。后来她不忍杀王子,宁愿自己变成大海上的泡沫,当太阳露出丝丝霞光,美人鱼变成了泡沫,我简直跟故事融为一体,我完全沉浸在了那种凄美哀伤里,一连好几天都想着小美人鱼。在我们农村没有人想到孩子应该读读课外书,老师看到有人读还会没收。从小到大我家里也没有书,偶尔才会有同学带两本去学校。所以我只有课本,新学期语文课本发下来,我第一时间先把它读完。我十分喜欢语文课本上的某些文章,如《孔乙己》《出师表》《藤野先生》《最后一课》,鲁迅先生刻画的孔乙己形象之深刻,结局之悲惨,都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还有一些诗词,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那种强烈的哀伤意境,那种字词的美,让我喜欢至极。只是没有任何人的影响,也没有任何利于读书的条件,也就没有想到去买书来读。
我想即使没有身体的原因,没有心里的困境需要解救,我也是会和书相遇的。记得有次在老家的时候,去县城里闲逛还买了本书,只是身体的原因让我更主动的想起了读书。那是十多年前刚来常州的时候,我还是会时不时的感到自卑、困顿,于是我想买本张海迪的书。图书馆都非常远,我就去超市的书架上寻找。超市的书比较杂乱,没有几本文学书,有一些儿童书籍。张海迪的书自然是没有的,有一本《史铁生寄小读者》。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史铁生是谁,看简介说他是一个残疾人,就随便买了一本。回到家我就开始读,不读还不要紧,这一读我完全被震撼了。像《我与地坛》那样的文章我完全没有见过,我为世界上有一个这样的与我心灵相通的作者而感动万分,他是那么理解我的心境。他把残疾用哲理解释的那么通透,在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人有这样的智慧,也没有人谈论这个我心中的重要话题。我十分感激史铁生,也觉得与他十分亲近,他的语言是那样优美,思想闪着金光,我一行行地读着那些光芒万丈的句子,一边大颗大颗的滚眼泪。我时常觉得我的读书是上天的安排,要不然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给我安排了史铁生的书呢?
史铁生我一口气把那本书读完了,书里收录了他的重要散文,《我的梦想》《我二十一岁那年》《秋天的怀念》《想念地坛》等等,我感觉我终于迎来了一道天光,好像我的苦难终于有了一个出口,我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我把我的喜悦告诉我的同事,也是我在厂里最好的朋友,不料她说买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买一件衣服实在。在厂里打工也确实没有人读书,连我大学毕业的弟弟也说,下了班还不累吗还读书?但是史铁生给我的冲击太强了,我再也不能不读书。那个时候的手机屏幕很小,不方便读电子书,我就跟一个同事借,当然不是她的书,她说她公公有一些书,我跟她借鲁迅的书,她公公没有鲁迅的书,而且对厂里的员工要读鲁迅的书表示很诧异。然后我就去新华书店买书,又买了两本史铁生的书和一本《红楼梦》。我还记得我说过一句令一个网友惊诧的话,她问我在干嘛,我说读《红楼梦》,她说书又不会消失,那么着急读它干嘛?我说书是不会消失,万一人没了呢,没有读《红楼梦》岂不是亏了。后来又在当当网一箱一箱的买书,把家里的书架美美地摆上书,有时光是静静的观赏它们,都觉得十分的美。
但我慢慢地变得孤独起来,之前一起玩的同事聊的那些八卦衣服之类的话题,已经不能引起我的兴趣。而我是不会同她们聊书和文章的,这对她们来说简直是天外来物,只会觉得我不接地气,关心的尽是些虚头巴脑的无用东西。这时候我想起了以前偶然结识的一个网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当时她还在读高中,后来考取了广西师范大学。她的视力非常弱,从来没有看到过黑板,从小父母离异,父亲有家庭暴力,经常唤她瞎子,总之童年非常不幸。我对她不幸的童年很同情,但是她有幸接触到了书,并且从小学就开始读,读了不少书,这一点又让我羡慕不已。我俩在手机里相谈甚欢,有时聊两三个小时,我喜欢和她手机写字聊天时,她的文雅的语言,她也喜欢和我聊天。有一年她从广西南宁崇左坐火车来常州看我,我做我家乡的面食给她吃,饺子、胡辣汤、手擀面、烙馍卷菜,她特别爱吃。在饭店里我们点的牛肉羹,她说这味道我也可以做出来,因为和我做的汤味道相似。我们在冬日的梧桐树下漫步,谈诗词、谈书籍、谈《红楼梦》、谈潇湘馆。我带她去天宁寺,焦溪古镇,我们坐在天宁寺古朴典雅的亭子里听古琴曲,天上时而飘来几朵雪花,落在旁边的放生池里。我们虔诚的跪拜佛主,眼前香烟袅袅,黄色帐幔低垂,四壁都是大幅的菩萨画像,屋顶高耸,一派庄严典雅的神圣气氛。我们迈过一道道门槛,走在历史悠久的四方砖石路上,走在雅致的竹林小径上,耳边忽然响起罄音袅袅的钟声,这一切都太美了。
常州天宁寺我们一起去红梅公园,公园里的建筑有着江南园林的味道,秀美精致,有很古老的树。这个地方我春夏秋都来过,只是这一次来它格外地美,因为这次我们是下雨天来的,江南烟雨的美景一下子撞到了我们眼里,美得惊人。天地水墨一色,烟水茫茫,曲径通幽,古树亭台,她也一下子爱上了这江南烟雨的美景。我们挽着胳膊,安静的公园没人打扰我们,太享受了。后来我又带她坐火车去杭州西湖,我们西湖泛舟,吃西湖醋鱼、东坡肉、叫花鸡。雨雪霏霏之中漫步于苏堤,断桥。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杭州西湖后来我在当当网整箱整箱的买书,自从买书以来我感到无比幸福。我买了一套《唐诗鉴赏辞典》和一套《唐宋词鉴赏辞典》,快递寄来重重的一箱子,砖头一样厚的三大本。那么崭新,那么光洁,我迫不及待的读它们,太美太美了,让我目不暇接,就像是孙悟空进了蟠桃园。李白的神来之笔,杜甫的极深沉的哀痛,苏轼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式的美感,都太让人享受了。有一次我给孩子讲李煜的词,讲着讲着我泣不成声。我把诗词写成小纸片,边骑车边心里默默背诵,想不起来的到了红灯就看看纸条。我一边干活一边听叶嘉莹讲诗词,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学习了诗词的欣赏。
业余时间还要做家务,用来读书的时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我就白天上班时边听书边干活,这节省了我很多时间,而且很多主播演播的非常好,时常我听得如痴如醉,时而喜悦地落泪,时而感伤地落泪,好在大家离得也不是很近,也不大注意别人是不是哭了。在厂里我听了托尔斯泰,契诃夫,川端康成,鲁迅,沈从文,汪曾祺……,有时候觉得工作太枯燥了,但是有了书籍的陪伴又给了我许多安慰。比起以前在老家时没有书籍的虚无消磨时光,其实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太差,至少下班后的六七个小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还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网友。
前几年我一直在心里酝酿一件事,我不想在厂里打工了,时间太不自由了,读书的时间也太少了。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烙馍卷菜,把面粉和成一个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剂子,擀成薄薄的一张饼,不放油烙成两面起泡的饼。很筋道,有着小麦特有的淡淡清甜,卷上炒好的各种小菜,特别美味。我天天在厂里梦想着开这样一个早餐小店,整天幻想各种菜式,我想我是挺适合卖食物的,因为在吃的方面我十分爱干净,而且我的内在决定了我只会诚信待客。我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把生意做得多么成功,我只是想有更多的时间能够读书。但是后来我没有开成,我弟弟说那么多健全人都在卖早餐,说买的人不会多,我先生也说太累了,我母亲也怕我太辛苦干不了,又怕赔了昂贵的店面租金。她家有辆电三轮车,她让我弟弟装上台面,这样我就用三轮车卖起了烙馍卷菜。只是刚好赶在冬季的城市街道管理比较严格的时候,我实在不善于也不喜欢和城管周旋,卖了几天就不卖了。
从读史铁生到现在,我的心灵世界发生了巨变。刚才说的那位朋友说是她的老师改变了她,他鼓励她欣赏她,加上她也热爱文学,渐渐地自信乐观起来。我说是读书改变了我,我十分感谢史铁生,因为他我才一步踏了进来,而且坚定地扎了根。我从一个迷茫自卑的心灵,慢慢地成长为一个自信丰满的美好灵魂,我很满足。我时常想像史铁生驶着轮椅行走在地坛里的情景,时而深沉的凝望落日,时而躺在灌木丛里聆听鸽哨。没有读过他文章的人若是在路上遇到他,也无非看他是个不幸的残疾人而已。但是读过他文章的人,好像忘记了他是一个残疾人了,躯体的残疾有时并不能阻挡一些东西。
通过读书,我的追求逐渐清晰了起来,我要珍惜世间的真情,要享受自然之美,文学艺术之美。我对高贵美好的灵魂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人都是有很多瑕疵的,要像打铁一样,反复的锤炼锻造。要像大浪淘沙一样反复的冲洗,灵魂才能逐渐轻盈,透亮。
常州天宁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