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掌柜行业分析:中国婚庆行业的18中转型方式(下)
前两次我们已经说到了12中婚庆行业的转型方式,这次我们来说说最后的6中转型方式:
十三、后端外包
很多婚庆行业的从业者都知道上海的Top One团队及其创始人黄思佳(Sky),这个团队专注于司仪、摄影、摄像和跟妆从业者的整合和管理,也就是我们说的“四大金刚”,并且具备了一套专业的管理运作流程、客户服务体系和督导培训标准,专注于为婚庆公司输出高质量的人员外包和婚礼礼仪服务,并通过直客资源的深度运作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对于直接客户,Top One甚至可以反向为合作婚企导流,同时也独立开发一些能够为婚企带来效益的增值业务产品。由于服务的专业度和精致化程度高,客户满意度也非常高。HappyLife的创始人Dennis评价Sky是“原子弹”,在跟客户谈单的时候把Sky一“丢”,几乎可以“弹无虚发”地“杀客”。据说市场上出现类似人员输出的团队不仅Top One一家,而这种外包模式也体现了行业的细分趋势和多元化服务的发展。
广州有一家叫星田的企业,他们也在做外包的行业细分定位。但与Top One不同的是,他们从事的是外包的另外一端:工程。他们目前整合了灯光设备、搭建工程、仓库与道具、特装几块核心业务,专注与婚企合作。同时他们合并了一些零散的婚礼施工团队,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另外他们还进行仓库的整合,邀请婚企将自身的仓储物资并入他们的“中央仓库”,统一对所有婚企租赁常规物料;对于一些独有的特殊物料,星田则提供该婚企专有的存储空间,装备监控设备和统一的出入库管理。而合并仓储物料采用“物化储值”的模式,将物资进行估值,物资的所有者在每次租赁星田的物料时用相应的“储值金额”来抵扣消费,在所有金额消耗完之后转为付费租赁。
这一模式非常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它让传统婚企抛弃冗余的资产和物业,进一步轻营减负,并且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程专业度和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让更多综合实力不够强的创作型和销售型中小型婚企可以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将后端服务外包切割。这样一来婚企也减少了臃肿的团队负担,按项目支出成本,减少管理压力。
十四、互联网电商
“互联网+”是今年最热门的一个词,而“互联网+婚庆”光是一个概念就可以吸引大量投资人的眼球,其中普遍的一个代表就是瞬间出现的全国上百家婚礼O2O。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要与线下一对一服务拼体验、拼个性,其实不现实。互联网产品应该把自己的优势做到极致:产品简单、成本低廉、卖点突出、噱头够足;不是把用户引导到对产品和个性的无止境关注上,而应该让用户的焦点从产品转移到便宜、便利、增值服务和延展利益上。
这一点上,传影科技做的比较好,从花样互动到婚掌柜再到舞美娘,包含了婚企管理、婚礼策划设计到婚礼互动的各个环节,是针对婚企推出的互联网产品,而不是针对整个婚庆行业的O2O产品。其中,婚掌柜为婚企管理saas ERP,舞美娘是婚礼3D设计软件,花样互动是婚礼现场微信大屏互动。传影科技将自己拥有的关于互联网婚礼所有的产品都整合到花痴网http://www.huachi8.com/,方便用户的了解与使用。
十五、婚礼地产
听说一家国内非常知名的婚礼地产项目遇到了经营困局,其员工在网络上爆料已经四个月没有支付薪水,那么婚礼地产究竟是怎么回事?
婚礼地产,是属于一种地产业转型的改造项目,现在主要的形态有几种:婚礼堂、婚礼商城和婚庆产业园,也就是说是一种实体的综合业态,或者是平台。但这类项目必定是一种大资本投入的重资产项目,没有大的资金支撑一般人玩不动。那么投资婚礼地产究竟是一个商业运营模式还是一个资本运作模式呢?这个还不得而知。
十六、产品与股权众筹
最近有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自媒体社群在国内风生水起,聚集了大量的婚企参与者,同时也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和声讨。这个社群的模式看似非常新颖,但是也非常传统,如果认真研究一下会发现,与号称“世界十大骗局”的“庞氏骗局”几乎如出一辙。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不过以后大家遇到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行。
十七、旅婚
有一项调查显示:90后的准婚人群已经开始有不愿意办婚宴的趋势,他们更热衷于出国旅游,而作为改革开放受益一代的许多70后父母也很支持这种思想。于是这几年,海外自助游、海外蜜月、目的地婚礼、旅拍的热潮已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是婚庆行业+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商业转型机遇。
十八、SIRS
SIRS(行业资源战略体系)是近阶段一直在研究和呼吁的一种婚庆行业转型思路,这个思路依旧是一种互联网思维,但我将行业设想为一个平台,把婚企构想为平台的B端和C端,目的在于帮助婚庆行业形成消除地域差和本土竞争壁垒的社会化分工协作,倡导行业资源的流通和行业互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婚庆业态的再次复兴。
(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