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和取舍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众多的选择,比如我们早餐是吃肠粉还是包子,下班后是看书学习还是出去玩,逛街时看中一件衣服到底是要买白色的还是黑色的,如果有男生追你你是选择有钱的还是有才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权衡取舍的过程。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决定用哪些资源去满足哪些欲望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学里面,资源配置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权衡宿舍,即在取舍之间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用俗话来说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鱼就必须放弃熊掌,选择了熊掌我们就得不到鱼。那我们到底是要鱼还是熊掌呢?关键就看获得这两者之一,哪个能让你得到更多好处。
回看我自己,在付费学习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小到9.9元的入门课,大到7999元的培训课。从大四到如今工作一年多,累计购买的课程总价怎么也得过万了。
每一次做出选择时,都再三考虑这个课程对自己是否有用,如果纠结考虑一天以上,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下单付款。
当然,也不是没有踩过坑。比如那个7999元的互联网运营课程,当时其实只要我按时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是可以在学习期内每个月返现的,直到最后返现一半学费。
但由于我的懒惰,学习了两个单元后就再也没能坚持学下去。所以我在领到过一个月的250块的返现后,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这个课程也就拖着拖着最后超过了它的毕业期限,返现也就彻底无望。关键是学费分期还得继续还。签了一年半的分期合同,而我也整整还了一年。
之前还在还这个培训的费用时,每到还款日要挪出六七百来还款时,感觉都像割了一块肉。会对自己有点恨铁不成钢,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要浪费金钱。
但当时我也没有特别后悔当初做出这个选择。因为我发现这个课程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教训,以及一点好处的。
比如说在那之后我再要报什么课程时我会三思而后行,会认真地想这个课程适不适合我,我会不会学。
再比如因为当初这个天价课,我连接到了一个互联网大咖,现在我还能通过他的朋友圈了解到一些我关心的资讯。
还比如因为这个“熊掌天价课”,我初步了解到了互联网,并且将这次学习写到了简历里,姑且也算是一个加分项吧,间接性地帮助我顺利找到工作。
在没接触经济学之前,我还是以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但了解了经济学之后我对我的这个选择简直悔到肠子都青了。
在鱼和熊掌之间,我选择了昂贵的熊掌,但我并没有享受到熊掌为我带来的好处,甚至还为此付出了代价。这用经济学眼光来看,我的这次选择是失败的,因为我并没有在权衡宿舍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但选择往往是很难做到完全平衡兼顾的,就算知道了经济学的选择性,它也不能帮我做出正确的选择。它只能教会我权衡利弊的思维,从而影响我怎么在纠结当中做出正确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