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的创业精神体会
当我的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还是抖了很大一下,因为我的合伙人知道我居然有时间去看了电影,在这个月末上新的关键时候!实际上,我听说这个电影与创业精神有关,所以我愣是挤出时间前往“学习”的。
事实上这真是一个很棒的电影,近期跟这个电影有点类同的好像也有一些,之前有一个“星际穿越”,还有一个“地心引力”,在看之前,总觉得应该是相同题材的电影。事实上,这是一个好像切口很大,道理很广博的讲道理的电影,但我想说,接地气。一部科幻的接地气的电影。
故事很简单,nasa派往火星执行采样任务的6人太空小组在火星空间站采样时突遇暴风,在撤回飞船途中,其中叫沃特尼的队员被某种利器刺伤而消失在暴风中。由于风力过大,同时依据外太空经验,如身上宇航服被刺破则宇航员大概在一分钟左右即会因氧气耗尽而失去生命。在这样的经验判断下加上暴风破坏力量已达到倾覆飞船的程度,因此小组被迫从火星回撤至太空船而将受伤而消失的沃特尼留在了火星空间站。
事实上暴风过后,幸运的是利器头上一个端口正好堵住了受伤点形成了封锁,使得风暴过后他居然活了下来。所以经验主义有多可怕,必须要印证才是王道!
下一个镜头即是血腥而令人侧目的,主人公回到居住舱完成了对自己的伤口处理。咬牙切齿,看看主人公的几乎扭曲的面部表情,额头不断有斗大的汗珠子滴落下来,同时伴随着隐忍的“啊,哦”声。我唯一的感触是,关键时务必冷静自持的对自己狠一点!
当处理完伤口进行短暂的感伤和发呆后,主人公开始梳理自己的面临的问题:
1.他独自被遗弃在火星。--这是现状之一
2.无法跟地球或任意外界取得联系。--这是现状之二
3.空间站有大约68个太阳日的食物配给(我始终没有换算清楚一个太阳日与地球日的区别)。--这是现有条件之一
4.有一个能调节空气热量但带有辐射的反应堆。--这是条件之二
5.可提供住宿的居住舱以及火星运力车。--这是条件之三
6.早在70年代有早期宇航员在火星存放有静止传讯设备(仅传字母且每次传送间隔时间32分钟)。--这是条件之四
7.渊博的天文地理物化工等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知识储备。--这是条件之五
写到这里就大致明白他后来做了哪些事情,实际上只有两件:
1.解决食物问题坚持到宇航员们的再次返航。
2.想办法跟外界取得联系。
理清了上述条件和想要达到的目标时,实际上接下来就是完成一个智能匹配,并在匹配后完成升级和迭代。
比如第一件事完成粮食问题。他发现他有土豆这个食物,高中时候所学过土豆是块茎植物,长时间存放以后自己都会生出绿芽来,主人公即利用这一点决定种植。一切就绪以后,他还想办法解决了水的问题,直致有一天,他发现绿芽真的长了出来,等于在当时他解决了第一个办法。
第二个即是寻找任务,寻找和外界取得联系的方法。
为什么很多人将此与创业精神想联想呢?从我个人判断依据来说,事实上整个逻辑进程和事态发展都和今时今日很多创业者有关:你总是会碰到分分钟钟就会令你消失的可能。问题是当他可能真的以这种姿态出现时,你要做的步骤有哪些?你是否保持冷静和清醒?你是否轻言放弃?
主人公在电影里像一个大拿一样,自己改设备,自己种粮食,自己给自己制造娱乐等等。故事进行到这一步都显得顺利而且充满正能量,事实上电影总在这样的时候开始制造冲突。比如由于主人公的误操作使得居住舱种植面积得到大量破坏,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当他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他的脸几乎是绝望的。第一,食物完全不可能够支持到那个时候;第二他要死了,他几乎认定。
这个时候画面就转到了当时以为他死了而撤走的6人宇航小组中其他五个人身上。当时双方已经取得联系,有天体力学家提出可以安排原小组人员进行回撤救援,条件是宇航小组原返地球计划不返而改为经过地球时,地面发射补给交由太空船接应,随后小组直飞火星。这样时间差不多还能赶上救人。
这一条为什么要说呢?是因为想要表述团队的概念。电影中有一个画面,五个人在桌前投票决定是否过地球而不入直接去接人。这里面有巨大的风险,如供给舱未能及时接口那么船上的人就会饿死了。五个人换一个人,是不是值得?
讨论的结果当然是先去救人。这里面还是一个维度的问题,当个体能力发挥到极致时也走入死胡同了,团队其他人是否给力这个也是决定生死的重要一环。
这个电影通篇传达一个声音:总是会有可怕的问题在发生,但永远都不要放弃寻找解决方案,你一定要相信他一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