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

我读《自卑与超越》,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17人  泥巴张恒

《自卑与超越》,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看到这里我越发的肯定早期的心理学家都是从哲学转行过来的~~~~

对于自卑,阿德勒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去深信自己能够解决的时候,就会变显出自卑情结。

  看到这里我只觉得脑袋有点痛。好在阿德勒准备了很多事例,看了之后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会又自卑的感觉,因为人无完人,即使我们在某些方面可以很优秀,但是还会有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当我们在这些领域遇到挑战的时候往往会便露出自卑的情节。这种自卑感的表现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逃避不愿意面对的,还有的是转移关注力有点像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还有的会采取一些手段去掩盖自己的不足。不容易被人理解和发现的一种表现是表现得很强势的人,这种人要么表现得很坚决、强势,要么表现得很情绪化或愤怒、或忧伤。这样做的目的都是在绕过自己本来需要面对问题和挑战带来的自卑感,让自己的内心可以获得平衡。

通过这些我初步的理解自卑感就是那种我感觉我自己不够好、我是无能的感觉。为了避免自己感受到这样不舒服的感觉,我们就会采取一些错误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失望,自卑的感觉反而越来越强烈。

而阿德勒把那种人一直在追求舒服的感觉叫做“优越感”,对于优越感的追求其实也就是人类的动力源泉。通过他的描述,我更倾向于使用后来的个体心理学里的说法,人类追求的是价值感和归属感。而这两个都需要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这个合作的过程就是关系的建立和持续的过程。我想这也是现代育儿理念的核心“关系大于教育,关系优于教育”根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