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 漫步平江路(续)

2024-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青澜

【日更第1773天】

逛街……

对我而言

最美好的

莫过于有店可闲坐

有美食可诱惑

无非嘴馋

随身带的书,一本是《家的模样》,一本是《人生总会有答案》,时间3点多,喝澳白,浓郁的咖啡香温暖了我的味觉和胃觉,觉得整个人顿时安定下来了。

《家的模样》读了好多次,几乎每年读一次,做了很多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当时心境,如有不同的想法也会在旁边再次写上,封面也被我翻得磨毛了——沉浸在书中,内心是如此宁静和美好。

鸟鸣软软细细的,从头翻开,这几年练习写作,也锻炼了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力,以前看过就略过的内容,现在再读,品出不同的味道,进一步理解了其中深意:

邂逅《红楼梦》之后,对我影响至深,启蒙了我对文字,文学,艺术,饮食,哲学,还有建筑,园林,器物等各方面的美与乐于复杂的领会与探索。

我发现,自己这几年所读的书,亦围绕着这几个主题,《红楼梦》今年翻看了几篇章节,没有再深入细读,想想略有紧迫感,想读想读,而这几个主题的书籍,却是我懵懂选之,单纯是因为喜欢,却原来喜欢生活的人,都在寻找生活美学的脉络,想从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汲取营养。

我读书尚且不够深,要花更多时间浸盈其中才好。

吧台里,两个小姑娘很是忙碌,窃窃私语的声音也与小鸟的声音一样,细细软软的。

……与各方知名设计者与专业者请教深谈,从中一步步建构我自己对美,对设计,对空间以及生活的审美认知,观点,立场与信仰。

这短短小句,内容颇深,我在设计这一行十数年,却总觉自己尚且不够,还未开窍,也是这几年才慢慢觉得自己看见了一些什么,其实在这一行业谈不上太高深的艺术创新,但审美力的提升确实会让设计师做出来的作品天差地别,而审美力无它,多走,多看,多思,多想,都是需要沉淀,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到做出丰富的画作。

投注于平日生活中,年年岁岁月月日日不断实践,演练,淬炼,融会贯通,获益乐趣皆无穷。

要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生活,做家事——了解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动线,如何做更便利,如何把细节的设计前置才能让这些便利呈现。居家的设计,从来是以生活为根基,若不了解生活,不做饭,便不知道碗碟如何使用拿取更顺手;不洗衣叠衣,也不会知道如此再普通不过的家务,动线设计的不合理能让做这项事情的人走上几千步——平白增加的负担,加重了工作返回家中的人们的烦躁,居家的杂乱,家事的莫名负担,疲惫油然而生,毫无心力去处理,更不要说如何美好地生活了。

家是我最好的设计实习演练场,曾想着如何走更商业的路线,签更多的单,但是最终发现,这些都很虚幻,设计最终要回归生活,沉淀在生活中,踏踏实实做好与生活相关的设计,才能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而这些都需要细致和耐心去落地,少接单,做好单,才是我觉得问心无愧且真心实意踏踏实实的生存之道。

20年的时候我觉得“客人没有太多细节的要求”,而再次翻看,发现:

并不是客人没有太多细节的要求,而是我要如何去引导客户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去了解自己的生活需求,有些人的心思在家中,自然而然会有很深的了解,而有些人心思在外,对细节没有那么细腻,就需要引导——比如我自己,对细节很多时候就如叶怡兰老师一般,大大咧咧迷迷糊糊,我也是一点点从生活中,习得如何去处理这些细节的能力,并且把这部分能力迁移到工作中去修炼。

读到这里,发现这些新的旧的笔记很有意思,拍个照,发朋友圈,旧书有新得,一寸一寸进步的欢喜跃然。

一看,时间已经5点多,一会还要回家,遂不舍地掩上书,把椅子放回原位,收拾东西,围好围巾,拿起伞,道谢,出门,下着雨,动作需轻缓,也让我更从容。

旁边有皮具小店,瓷器小店,便宜,却普通,失望,我喜欢精致的小店,哪怕贵得买不起,看看也好啊,但似乎很多人都觉得这样便宜的质感普通的东西更容易卖。

如果开店,我希望东西都是我喜欢的,爱不释手的,不过也好难啊,都不舍得卖出去怎么办……

往回走,此时汇入人流,就不那么容易了,要不要吃晚饭再回家呢?路过一家刚才就觉得不错的小店,店面是往里退入的,灯光温暖,桌椅有藤面的,自然色系,有时候我会因为桌椅很舒服,而很想进去吃一吃,门口招牌上写有蟹黄拌面,进去,点了一份蟹黄虾仁小馄饨,圆圆的,从没见过这么圆的馄饨,只是略腥气。(塑料袋里的是路过买的蛋挞,真的很好吃啊!)

吃完,继续向停车场走,路过卖梅花糕的,排队买了一份小圆子味道的,好吃,香香糯糯的,安抚了味觉里的腥气,顿时觉得心满意足,今天完美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