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家访——学习兴成长计划课程《共建共享网络社群共话共育家校

2019-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非桐凡想

放假前在办公室又听说了一些关于老师的负面新闻,说老师约几个家长“咖啡馆式家访”有腐败之嫌,恐非正常的家校沟通形态。刚好今晚学习了兴成长计划里巩老师的《合作共建共享网络社群 共话共育家校合力》课程,很受启发。

据了解,老师在传统“进家门”式家访中,有的家长会坚持留饭、包“信封”等的现象;个别家境不佳或有难言之隐的,其实也不愿让班主任来,以免双方尴尬;有些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大都十分排斥和抵制教师到家里访问父母,担心教师家访是向父母“告状”。如果学生不配合,老师 强行家访就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心理负担,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尤其是双方外出打的家庭和父母离异的家庭,他们大多都是“空城计”,老师很难“面对面”。那么面对以上这些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进家门”?

其实,家访的本意和内涵不是到学生家走走看看这么简单,而是深化和凝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如今是数字化时代,超越“进家门”式家访已是大势所趋,家访不该以偏盖全,我并不否认实地家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也不该用是否“进家门”作为衡量和评判家访的唯一标尺。相比于进家门的传统方式,“电话家访”,“QQ家访”,“微信家访”,这些新形式家访并不是流水化,批量式的低效访问,反而营造了温馨、时尚、开放的家访环境,提高了家访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约好双方合适的时间进行网络对话,不分距离远近,空间大小,双方可以毫不顾忌地交流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让传统家访的弊端迎刃而解。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势必是发展的趋势,新形式家访如一条纽带,帮助老师从家庭教育的源头与学校教育的表现之间,发现一条家校沟通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