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亦步亦趋

2021-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y如一

自从开始画国画以来,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努力与老师达到一致,两个月下来,好不艰难,拘谨简直成了作业的代名词。花头不是画的小了,就是叶子呆板不灵动了,直到最近,不再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听完老师的讲解,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找到点真滋味,作品也看起来顺畅了许多。

亦步亦趋,让自己好不拘谨,东施效颦让自己变态扭捏。记得平生最惧怕体育课程,肢体动作不协调,让自己以前经常没自信,参加过一期的肢体美训练课程,哎呀,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尤其是面对镜头,自己脑子里还在琢磨着老师的动作,因此当用脑子的记忆去指挥行动的时候,路便不会走了,自己出场的时候,成功的引起了其余学员的哄堂大笑,体态不成功,但是笑料很成功,这个就是不成功中的成功吧。

回头想想自己的生平,越活越是东施效颦,亦步亦趋。固有的观念经常成为约束自己的无形枷锁。老公经常说我对孩子太放纵,然而我却愿意让孩子放纵。欲望只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才会放下。为什么小时候爱吃的东西,现在不爱吃了,那是因为现在物质丰富了。一个太拘谨的人,是压抑很强的人,也是很极端的人,所有的压抑只有找到合适的出口得到释放后,人才会自然。

看到孩子的行为,我才能更加体会到自己不易察觉的枷锁。比方说,我比较看重的手机,在孩子眼里无非是与其他玩物没有分别的东西,可以随便丢弃,毫不怜惜。比方说,我认为比较珍贵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必定抢过来啃咬,啃咬是他对书的钟爱。是啊,书难道只能看就不能啃咬吗?我跟着孩子尝试的啃咬他喜欢啃咬的东西,发现的确各是各的滋味,滋味各异,至少比饭的滋味丰富。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才可以放心无拘束的做自己,因此一颦一笑无不真实有趣。我们却顾东顾西,思前想后不得自在,能够大胆的哭一场也成为不可及的事情。很多抑郁症患者当大声哭出来后,情绪就会好很多。

做自己是成年人最难做的,因此成年人成为了最需要修行的人。很多人,让孩子从小修行,孩子就是做自己的人,是我们应该跟孩子学习才对,复归于婴儿,便是修行到家的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