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55401/28eebbe8b746adc9.gif)
写文字是我最乐意做得事,沉浸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时间飞逝,一小时半个钟头很快度过……很享受这种忘记时间快乐抒发自己想法的瞬间,我手写我心,思想如驰骋的野马一般飞跃时间和空间……
人生根本就没有让你一路乐到底的事,评论,评论,评论回复不了,成了我心底的痛和刺在嗓子眼的鱼刺 ,我真的找不出来原因?我规规矩矩的写生活琐事,于公于私都没有啥大过错啊?然并卵,事实就是给博友评论遇阻,回复亦然是这样,直线思维的我,遂按照自己小性子关闭了评论功能,有时候人情债最难还清,我评论不了别人,也省得别人来辛苦评论我。
呵呵,接受别人的好意,自己心理不平衡,两不相欠,心里释然,老抓住这事唠叨,又有祥林嫂说自己儿子小毛被狼叼走的嫌疑,反复唠叨一件事,总是让人耳朵听出老茧,心里泛起厌恶的情绪,我真的是这样的偏激和情绪化,呵呵,
昨天看作家张贤亮的作品《绿化树》,因为三毛口中最爱的两个大陆作家是贾平凹和张贤亮,我不大喜欢贾的长相,所以他的作品没兴致买着看,张作家仪表堂堂,他的文字很生猛,有黄土高原汉子的彪悍和勇猛,
这部记录农场劳改时期艰苦岁月的伤痕文学,给我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力太强烈了。70后出生的我们没经历过饥肠辘辘的生活,看了人真想鞠一把热泪,没经历过饥和寒的人,不能明白“营业部主任”故意把半个放得时间很久远的硬饼在两个床铺之间扔来扔去,
对食物的渴望,主人公在“马樱花”唤他看做得土灶才得以解脱出来,文章中的“他”出生于资本家家庭,祖父和父亲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0岁,伯父就在皮沙发上给他讲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小家里是锦衣玉食,汽车进进出出,母亲也是才女。
文革时期,“他”写了一首《大风歌》的诗,命运从此改变,农场改造蹉跎了这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抱负的青年二十年美好青春,四十岁之前,从来没碰过女人,他描写“马樱花”和尔舍那个温馨家庭氛围给他心灵上的美好感觉,感觉自己是一个“人”,是啊,遇到对的人,才能把内心最美好的那一面激发出来……
人,最美好的一面,是经历过苦难,知道人心的复杂和龌蹉,不过,仍然相信远方和诗,相信梦幻的力量。
没事的时候,想抄抄《红楼梦》,回头看,觉得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有一种感动人,启发人的力量,多情的宝玉给爱流泪的林妹妹拭拂眼角的泪,对从小被人贩子拐卖的香菱掉进水里弄脏裙子的那种体贴和关心。
生活需要梦幻,需要温婉平和的诗和留有空白的水墨画,天真,热情,简单,甚至泼辣的“马樱花”在张贤亮的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和母性的光辉……
我想做一个永远相信爱,内心有梦幻,爱听故事的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