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是橘红色的
从小就听说三毛的大名,她是个多么有才情的女子,又是有多少人为了她的爱情故事而艳羡,以及她的逝去又是多么的惋惜与悲切。我是个莫名叛逆的人,大家越一致好评的书,我便偏不去读,偏要避的远远的才好,于是一直带着不知哪来的倔强排斥三毛的书。终于,是在某个莫名悲伤且无聊的图书馆之夜,一股没由来的冲动驱使我打开了这本书,亲自探索这个奇女子的一切。
初开这本书却没觉得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只是觉得一个一个小故事的排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会是整篇整篇大张旗鼓的描写,却是这样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故事。
于是我决定要继续看下去了,认真读了序,是她的母亲写的给女儿的一封信,言辞恳切而温柔,字字句句中无不充斥着满满的爱。她母亲说,心疼女儿的经历。是啊,对一个母亲来说,撒哈拉有多么壮美又有什么意义?所求不过是女儿能够幸福快乐罢了。虽心疼,这位深谙女儿性格的母亲依旧选择了理解与支持,更有对女儿能好好处理面对一切的信任。不知不觉,竟是在未读正文前,就献给这本书了些许眼泪。
第一个故事便是说吃的,越读下去越觉得这和我想象的三毛完全不一样诶。
我通过文字所见的是一个俏皮的少女,用她的巧思和浪漫硬是把沙漠过出了诗意。她和丈夫荷西之间的相处也让我感到极度舒适,不见腻歪,明明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却有说不出的和谐。而在我想象中,以为她的文字应该是满满的张扬叛逆,甚至会有点黑暗。就算是她一心想去撒哈拉的举动,我也不觉得这是叛逆,而是真实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她的文字简单真诚且口语化,读起来丝毫不费劲,给我一种在和她聊天的感觉,倒是正合了她在序中对读者所说“当我的文章刊出来时,我们就是在默默地交谈了”,而我更是脑补出了她的声音——清亮、吐字清晰且语速偏快,当真是作朋友般交谈着了。
除去她写作风格,我更惊讶于她对一切事情的处理方法,我俩实在是完全不同的人了。
《结婚记》里的她,香菜往帽子上一插竟然就去结婚了,由于条件实在不好,她的结婚经过有点手忙脚乱,却字字句句露出掩盖不住的开心。她那样自由洒脱,荷西也可爱极了,我开始理解人们为什么向往他们的爱情了。
三毛是那样特别,经历惊心动魄的沙漠险境后,他俩居然不约而同约定好第二天继续完成没有找到的化石——哦对了他们的结婚礼物是骆驼的头骨,有着黑洞洞的大眼睛和呲牙咧嘴的表情——我怎样也不能理解三毛看到之后的兴奋究竟从何而来。更不能理解三毛描述她的恼人的邻居的屡次打扰造就了她“五光十色的生活”。
看到她被邻居弄坏了鞋时,我气的恨不得钻进书里,帮她教训这些“芳邻”。奈何我实在没有进入书中世界的本事,只能把书一面面翻的飞快,既不愿看到气人的场景,又实在舍不得错漏了任何一处精彩。
我当真是陷入三毛的魅力中去了,我尤爱《白手起家》这篇。她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书中时时透露出她父母对她的宠爱以及家人的关心,她明明可以选一条更为轻松的路(寻常人认为的轻松),却为了追求没有长河、落日也不是圆的沙漠生活而为几块棺材木头苦哈哈地守了一整天。我替她苦,她却觉得生活就是如此。她对生活的热情是魔法,装扮出了沙漠里最美的房子,吸引来了愿意帮忙的好朋友。
该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这样会生活啊,尝的苦也是甜,受的累也是甜,总能在不完美的日子里寻出美丽之处来,这美丽还开了花结了果,且还将这甜果给大家都分了一份去。
然而,三毛确实不是一个永远散播正能量的太阳——若是这样她的魅力或许会有所削减,虽然书中提到的地方很少,我确似能从些微字句中体会出一二。
最明显的部分大约是《死果》中,她犹豫着轻轻地说出的话:“我在想——也许——也许是我潜意识里总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欲望。所以——病就来了。”她那样情绪化,心中大概也有十分脆弱的地方。异国他乡的感觉实在不好受,尤其在丈夫也是西方人的情况下,许多事情大概是谁也没法分享,这种情绪并非自己可以左右。
于是,她在荷西出意外后悲痛欲绝并最后选择了自杀。自杀,在我看来,不觉得有什么惋惜,甚至觉得是她的必然结局,似乎格外的理所当然,尤其是当我了解到她是通过丝袜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更是有了一种“不愧是三毛,连上吊都比旁人更唯美”的感觉。
她在书中说:“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那么,我坚信做出结束决定的她,想必带着她的理由,快乐幸福着。
第一篇发自内心的读后感是献给三毛,我开心极了,还有点荣幸。
我曾想过她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似乎过于饱和,不符她骨子里的浪漫;黄色?似乎有些太单薄,少了些女人的风情和魅力;紫色?又不够张扬洒脱。我终是找到了她的颜色——橘红色——火焰的颜色,跳动着,燃烧着,充满活力与张扬,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火热与痴狂。这一抹亮色,在沙漠的黄沙翻滚吞噬中依旧纯净明亮。一袭长发,一身长裙,她的美丽在撒哈拉留下了永远的印记,并将美丽的故事带给了我们。
想告诉她,看,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怀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