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说风险财经·投资·理财催收

催收,是一个专业的团队行为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21人  爱生活的马克
催收是一个专业的团队行为

By:马克汤

在很多人心里,对催收的概念都是简单粗暴的。也许是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没有所谓金融人那么高大上,因此常常将催收跟很多负面的信息纠结在一起,让人觉得,这个行业总是跟灰色甚至是黑色有所关联。

在这儿,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给催收这个行业正名。

催收,也许可以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了。从人类发明了货币的那天开始,就出现了借贷,有了借贷,催收就应运而生。

作为借贷这个生态圈中最后的环节,催收是为整个借贷行为划上句号的。

不管催收的结果成功与否,催收的结束,都宣告借贷流程的终结。因此,催收的结果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借贷过程的成功与否。

当然,这么说也略微有点那么小夸张。有些时候,用不上催收这个环节,才真正说明借贷成功了,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忠实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但是这个世界往往没有这么完美,就如同我们都不希望这个社会出现犯罪现象,只是希望不代表就一定能实现,于是我们有了警察这个存在去威慑犯罪分子。催收也是一样,我们希望它成为金融行业的一种威慑力量,能够为债权人维护权益,震慑那些违约的债务人好好履行自己的还款义务。

社会的日新月异,法律的逐步完善,对催收这个古老的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不一样甚至更高的要求。

我们都看到了,对于催收行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的出现,制约着催收的方式,提高了对催收人员的要求。

也许最初的催收,的确是需要强有力的武力威慑,以及让债务胆战心惊的催收方式,让债务人乖乖履行还款义务。但是到了今天,以前简单粗暴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了。

所有的催收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在合法的前提下对债务人施加压力,达到最终还款的结果,这需要催收人员在各方面的素养都要大大提高。

首先是对法律的熟悉。

我一直觉得,对于专业的催收团队,优秀的法务人员是必不可少的。在法律越来越细化的今天,如何吃透法律的条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法催收,这也是催收行业规避自身风险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现代催收行业比较发达的是欧洲和美国,在这个地区,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催收的行为和手段。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法律规定很细致,这就对法务人员有了更高要求。

比如在美国,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法律来约束催收行为。有些州是只允许电话和信函催收,不允许上门的,如果你对当地法律不熟悉,很容易一不小心踩到红线,那样不仅仅无法完成债权人的委托,甚至可能会对债权人主张自己的权利带来法律上的障碍。

中国的法律也正越来越健全,对于催收行业的规范也在完善。

各个地区都在出台对于催收的规范,深圳已经落地关于催收行为的约束,比如它限定了电话催收的时间,以及致电目标的限制,而且在短信和邮件中的字词都做了较严格的限制。这些规则的制定,如果催收人员不熟悉,很容易会成为债务人“反击”的武器。

因此,催收团队需要优秀的法务,在制定和执行催收几乎过程中全程提供专业的支持,为整个催收行动在法律层面上保驾护航。

其次,强有力的心理学支持。

催收是一个团队行为,靠单打独斗是做不出好的成绩的。尤其是在现在的催收环境中,越来越多的老赖抱团,分享了很多反催收的理念和技术,使得催收的难度越来越高。

我一直觉得,催收是一个涵盖多方面学问的技术,尤其是心理学的方面,对催收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催收的目的是为了让债务人履行自己的还款义务,最终实现还款。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债务人有相对完整的了解,充分明了他逾期原因,并针对他的心理施压,这里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计较跟债务人斗智斗勇。

形形色色的人,有形形色色的心理漏洞,针对不同的债务人,指派不同的催收人员,有针对性的跟债务人沟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案例,债务人是海南三亚的,当地生活很多东北人,本地人对东北人有一些惧怕,因为曾经发生过东北人在当地的一些犯罪案件。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针对这个三亚的债务人,派出一口东北话的催收人员进行上门催收,没有几轮交锋,债务人就履行了还款义务。

另外,在跟债务人的沟通过程中,通过债务人的下意识动作和表情,以及言谈举止,通过心理学的分析来判断债务人的信息真伪以及心理状况,设定相对应的施压方式,完成催收的进程。

在一个优秀的催收团队里,我们需要各种专业的人才,除了我们之前说到的法务和心理学之外,优秀的执行,良好的沟通,现场管理,情报分析,这些不同的专业人员的组合能早就一支优秀的团队。

我相信,一支优秀的催收团队,一定具备非常专业的职业素养,熟悉法律,行为有规范,有缜密的计划,有完备的催收预案,有专业的幕后团队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计划,有优秀的执行者推进催收计划,最后实现最优化的催收结果。

当然,正如我一向的观点,催收的存在是为了不要催收,在前端把控好风险,将风险尽可能计算在预案内,通过有效的风控手段进行规避,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