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德国学校(3)——真假证明
有个中国学生今年在我们学校高中毕业,他从小对机械制造感兴趣,来德国上高中也是为了大学能读德国的机械制造专业。德国的机械制造专业以亚琛、慕尼黑、德累斯顿、克劳斯塔尔等工业大学最为著名,学生在申请这些大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需要六个星期的实习证明,否则成绩再好也满足不了申请条件。有一天,这个学生找到我,请我帮忙改德语实习证明。我就很纳闷,问他什么时候做的,他老老实实告诉我,他没有做过这个实习,但是妈妈在国内认识一个朋友,能帮忙开一个实习证明。
怎么说呢?我谈谈个人经验吧。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读硕士的时候,我在大学外事处兼职工作了两年。大学外事处负责外国高中毕业生的大学申请材料审核和在校外国学生的管理工作。兼职的这两年让我体会最深的有三点:1. 在众多国家学生的申请材料中,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水分最多。这当然跟中国人口众多不无关系。2. 德国人审核申请材料非常认真仔细,有疑问的地方要么会查个水落石出,要么当即打回材料。3. 德国人工作非常重视同行的沟通和合作,比方说德累斯顿大学外事处发现一个学生的材料有水分,工作人员会告知德国所有大学外事处。
鉴于我的经验,我建议我的学生放弃这个假证明,告诉他,在德国循规蹈矩、脚踏实地才是正道(在中国不也应该是这样吗?)。严谨、实在的德国人似乎对虚假浮夸的东西有种天生的嗅觉,对此也十分排斥。学生听从了我的意见,并将其转告给他母亲。后来有一次跟他母亲通电话时,她主动跟我提起这件事,说非常惭愧。她说,在中国开个子虚乌有的实习证明司空见惯,她们公司也会有学生过来要求开实习证明,只要是熟人介绍过来的,面都不用见,证明就开过去了。我前段时间恰好亲身经历了一个德国高中生申请和面试实习位置的全过程,就讲给她听了。
这个学生是我们学校十年级学生,一个来德国不到一年的中国孩子,住在我负责管理的梧桐树屋里。德国文理中学要求九、十年级的学生(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和高一)做两个星期的实习。我们学校帮她联系了一个企业,但她必须自己跟企业联系,申请实习位置。她跟企业总经理邮件联系之后,总经理请她去企业面谈。考虑到她来德国的时间不长,德语还不太流利,有些情况不是很熟悉,我就带她去了。到了企业,跟我们见面的是人事部主任。她将我们请进接待室,谈了半个小时左右,先介绍企业的情况,有问必答,然后了解学生对实习的设想和感兴趣的部门。谈话过程中,人事部主任不断夸奖学生未成年就远渡重洋求学的勇气,最后告诉我们,企业因为人手不够,能不能安排实习还得问一问公司总经理和负责带实习生的员工,结果会尽快告诉我们。三个工作日后,这个学生收到了邮件,她拿到了这个实习位置。该企业生产帆布,她在两个星期中了解了帆布生产的各个环节,学会了制作帆布上的印花,德国工人教她用帆布给自己做了个袋子。她两个星期结束实习,带他实习的德国工人还送给她一盒巧克力作为告别的礼物。
我们常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过程,在于沿途经历的风景和增长的阅历。假证明对个人来说,如果侥幸没被拆穿的话,也许能省很多眼前的麻烦事,但是错过了可以经历的人和事,错过了可以学到的东西和可以增长的见识,也就错过了实习的真正意义。
在中国司空见惯的实习假证明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急功近利、学校和企业合作不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