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演讲源结构(下)
上一讲对于听众、演讲者这两个要素的关键点做了分享。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背景要素的重视。
背景主要指物理背景,基本包括如下几部分:
1.场地桌椅摆位
2.灯光对ppt和演讲者服装的影响
3.是否有噪音
4.音响及放映设备
5.其他影响演讲效果的物理条件
关键点六:聚场是聚心的第一步!
开始演讲时,需要求听众聚拢一处,不留漏位(忌零散落座,易散场)。
演讲准备阶段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多准备精输出。比如你可能只用到一个故事,但是需要准备若干个。那有人就会问,我准备那么多都没有讲,不是浪费吗?其实并不会,因为你只有经过这个去粗存精的过程,才会令输出的内容更有质量!
具体准备工作有:
确定演讲目标——设定演讲基调和框架——搜集过虑演讲素材——反复排练修改
演讲发表过程,是现场直播。除了之前提到的定场和聚场,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
关键点七:采用沟通定位法代替演讲表演法。
沟通定位即把听众当成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一般可以用:我想跟大家分享。。。而不是:我来教大家。。。
为了使自己在演讲时更加放松,可以在上台前通过握拳——松开结合深呼吸的动作让自己“松下来”。也可以通过原地跑动几圈让自己热情激发起来,调动自己表达的欲望。
关键点八:发表演讲时,要时时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和互动。
最后就是演讲评估环节。
鉴于我们一般人在工作中的演讲很难得到有效客观的评估,因此建议大家搜索所在城市的Toastmasters分会进行练习。百炼成钢!这里面的例会备稿演讲对于一般演讲者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且每一次都会有专门安排的点评者根据专业演讲项目进行点评。
www.toastmasters.org点击这里面搜索所在城市(因为是全球性质的非盈利组织,所以主流语言是英语,中国有不少纯中文或者双语的俱乐部)。
也可以自己录制下来进行自评。
关于《演讲源结构》这个分享的关键点就小结到这里。接下来的练习就看大家自己!演讲没有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尽可能多上台。演讲的深度取决于自我认识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