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谁点燃了我的文学梦
或许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着某种使命,我从小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思考,高中时期,学习了文科,发现自己的优势突出出来了,每每学习到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要心喜激动半天,反复体会中间作者写的深意和描绘出来的意境。对汉赋唐诗宋词里的诗句反复玩味,惊叹语言之优美。也对鲁迅弃医从文很感兴趣。
那时候估计播下文学的种子,十几年来成家育子,为了家庭也曾经迷失过自己,为了找回自己又涅槃重生了。发现当给客人讲解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出来的文明,总是给人无尽的人生思考。对看书学习阅读乐此不疲,开拓了自己很多领域,突破了内心的很多局限。才发现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的无知,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去年在看马未都先生讲的《国宝一百》,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等鉴宝节目,马未都先生为什么对收藏那么精通,他最初是在编辑部做主编,喜欢文学写作,挚爱一生的就是阅读。这是热爱文学人的统一特点。当他解释文物的时候,引用很多诗词歌赋,中国文学诗歌的起源就是《诗经》,让我对《诗经》充满了好奇,想好好读读这部影响中国文化最久远的诗歌。
当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讲到:“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性,《诗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在河南博物院亲耳听到教授讲《诗经里的河南》,一半诗经的文章故事都在我们河南发生,我就有了动力,要好好解读诗经,我们虽然不能出去旅游,但是要让这种文化旅行坚持走下去。
孔子说“郑卫之声是靡靡之音”,我们家门前有一条卫河,引起了我的探源之旅,当了解了那么多被我们朗朗上口用的诗句出自诗经,仿佛找到了三千年来我们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
很多人都劝我,学那研究那有啥用,能当吃还是当穿,沉迷于此,会让我们迷失自己,忘记了我们还有养家糊口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不是单单为了吃饭。马斯洛需求最底层是生理物质方面的满足,往上面是精神方面的,最顶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我们找到了文脉之源,打通了自己的文脉经络,会和古人有个链接,获得无尽的智慧之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