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立夏骑行下源村、围仔村

2024-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昇夫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以此来形容惠州近期的天气,是很恰当的。

连日阴雨,不仅造成洪涝灾害,也使人心里容易郁闷。盼晴日,好出去透透气呀!5月5日,休息逢夏至。早上的天空还阴晴欲雨的样子,但我没有犹豫地出门了。我想去乡村看看田野,看看水稻长成啥样子了?

选择了不远的水口下源村,不到15公里。下源村曾去过,我知道那边有稻田。

围仔村稻田

午前的时候到了下源村,正逢一场急雨。那时我正在路头小组一处祠堂前欣赏字体苍劲的一幅对联,看正开的白玉兰花。好在我是有准备的,带了一把小小的伞。撑起伞,推车行走在雨中。在往老屋小组的一处小坡顶的拐弯处,已建成了一栋洋气的三层小楼,上次来还在起础。雨越下越劲,雨线密集,雨声充耳,雨水顺着坡道自由自在地向下流,你追我赶,酣畅淋漓。伞小,裤角鞋面都湿了,但一点不影响我四处张望的兴致。

来到老屋小组面前,雨停了。伞收起来。在一路口的指示牌上,看见“春山书院”,上次并没有印象,于是过去看看。行政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等,都在春山书院一块。这才发现,这儿大多是严姓,从祠堂对联也可以看出:春山世泽,天水家声。春山,指的是浙江富春山,具体指隐居桐庐的严子陵。天水是严姓的郡望。这个天水,应是甘肃天水吧。周老师家就在天水,但周老师并不是姓严。据了解,春山书院是由老屋改造的。据书院前的一块刻记落款:“时新中国七十一年,庚子年秋”,是指2020年,这与“由老屋改造的”是相符。也就是说,下源村老屋小组原来并没有春山书院,是严氏后人为宏扬严氏文化近年而创立的。不过,现在不像过去,已有名无实。但这一种精神还是可以领会和赞扬的。倒想进去看看,但门是锁的,也就罢了。另注意到,在行政中心对面的老人活动中心,貌似是“老人食堂”?就是针对老年人、孤寡老人,或免费,或收取最低费用,提供具有一定质量的餐饭。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具体不详。如果是这样,是很值得赞扬的。一方面,体现社会爱心关怀的极大进步完善,同时给这样一群人以基本的生活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才是人应有的样子,才是文明社会的实质。

围仔稻田

随后去了不远的福善庵。福善庵在东江边上,处东江南岸。地势低,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才没有山门?我总觉得,一个寺庙庵没有山门就像是缺了点什么。对于一个清修之地,我以为确应是高墙深院。

福善庵当然也来过。记得上一次“羊”的时期我来,那“主持”远远地见了我,一副退避三舍、防贼般的样子。这次,我在庵侧看一棵青柠檬时,一僧过来相答话了两句。见其面白眼亮,神貌悠然,我略想了想:应是上次所见的那个“主持”,感觉前后很是不同,不知他对我有无印象。

福善庵两进,正殿供的是观音菩萨。菩萨神像上匾额:普渡慈航

对联曰:西方绿竹千年翠,南海莲花九品香

又柱联曰:紫竹林中每籍金绳开觉路,青莲池上长沾宝筏渡迷津

我在想:为什么是“紫竹林”?“南海莲花”又指代什么?回头去了解一下。

福善庵有别于其他,是它有一尊四面观音雕像,这是我目前在惠州仅见到的一处。修在庵东南面广场,目测有8-10米高,巍巍然端立于蓝天之上。

东面的观音菩萨面朝东江,左手托宝瓶;南面的观音菩萨右抱孩儿;西面的观音菩萨左手托如意;北面的观音菩萨左手握法轮。貌看菩萨容态都一样,但仰看去的那一刻,感觉各有不同。譬如南面抱孩儿的观音菩萨特别慈祥,眼含笑意,而北面的观音菩萨一脸严正。

稻禾青青

在下源村虽然也看到稻田,但零小,感到大不满足。于是,又过东江大桥,往江北面的围仔村去。

围仔村也是来过的。在村小学校左右区域,有大片的稻田。啊,见水稻棵棵行行,已是一面绿茵,长有20厘米高了。碰巧,一中年妇女忙作回来,我向她不由夸这水稻长得好啊!青幽幽,茁壮壮,一根草也没有。我问其中有一块怎么没有种?她告诉我说,像家里年轻人在工作,年纪大一点的在家,就种下一季。哦,原是忙不过来。我说,也正好让田休息一下,妇女听了这话倒笑了。我问什么时候收割?她说6月,指的是农历,也就是阳历七八月间,之后再种一次晚稻。我虽不时有骑行来乡间,但很少碰到他们插秧。这不,稻禾青青都少年了。只一次,在蔗埔村,不过是机插。

插秧,我的家乡叫插田。一年一季,谷雨撒谷育秧,20-30天后插田,差不多要到小满后。一季,生长期也比这边长,国庆节前后收割,前后近半年。插田的记忆深埋在我心。小时候,觉得插田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会请好多人来帮忙,会买很多好吃的菜。到后来长大了,插田反而变成一件艰难的事。因为家里没有耕牛,请人工牛工,总得人家先插,等忙好了才转到我家来。记得有一年碰上干旱,老天不下雨,田插不下去。要知道,在过去稻谷是一年一家的主要口粮,田插不下去,如何是好呢。或见人家的秧苗都青青了,我家的才插,心里真是急难啊!

看够了稻田,把单车在路头公厕冲洗了一下。又跑去和旁边学校的三个小学生打了一会篮球。也就是定点投篮,我投了不下十次,才投进一球。那时我想起20岁时在北京郊外和同事们打篮球。接传,一转身三步,优雅地把球投进,引得场外的女同事投来热慕的目光。我们那时都年轻啊,二十来岁,正青春,多美好呀!那是离开校园后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堪称后校园时代。遗憾的是,那时的我懵懂不知世事,愚顽不读文章,性格乖僻,一窍不通,榆木脑袋呀。我问三个少年,可知道篮球名星的名字?只有其中一个说了“桃明”、科比。是姚明,连字都读错,可见他们,或者说,在广东,孩子们热爱篮球是天生的,成为本土的一种自然氛围。

东江,远看也像一幅山水画

由围仔返回,沿江而行,连雨使得江边菜地有不同程度涨水。这个时节,有很多很多的瓜菜呀。有在开花的南瓜、花生,有在结荚的黄豆,有扬花的玉米,有缀满枝下的辣椒、茄子,它们都肯结呀。有丝瓜、空心菜、葱蒜。看见葱,让我想起山东的大葱,真是很不同啊。还有不用上架的豆角,有黄瓜,还有枸杞叶、芋头、芹菜。还有韭菜,到了地边,就闻到韭菜的香呀,真恨不得掐一把就塞到嘴里嚼啊!这些原都是家常菜,都很好吃。可为什么食堂炒出来就成了猪食样了呢?

经汝湖时,去看了一下七女湖起义旧址。

汝湖名字的由来,据说就跟“七女湖起义”有关。七女湖起义,属于灭清建立民国的国内革命,改朝换代的历史,也不可谓不是腥风血雨啊。

起义旧址,原是一庙,即“玄天上帝”庙,那时,她们把这当聚会起事的地点。把庙当起事的地方,像这样的例子,近日看的《九龙城寨之围城》中也有体现——在天后宫打杀争斗的故事。我觉得,这是不相宜的。当然,七女湖起义跟影片九龙城寨有所不同。

正殿供的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他的左边有关圣帝君,右边有文昌帝君。

右殿供的是华光大帝。左殿另起,供的是观世音菩萨。

殿后,有一棵大榕树,岁经500余载了,被尊为“榕树伯公”,受人祭拜。

经过水苑村时,发现路边有一栋雕楼建筑,是为杨坤如祖居。想进去看看,被正在修缮的工人拒绝。不过,除了靠大路边显眼的雕楼,大体已残破不堪了。回来后了解了一下杨坤如其人,原来一“墙头草”而已,像这样的人(祖居),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纪念保护。现属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天中,所见所闻要一一详记,恐怕再写二千字也说不完。我也不想啰嗦,就此搁笔。是为“立夏”记。

白白兰开得过于熟烂了 春山书院 春山书院旁的方志驿站 下源村老屋小组 福善庵 四面观音 福善庵旁边的飞来寺 东江堤岸修固 七女湖起义旧址 玄天上帝庙 杨坤如祖居 马路上看杨坤如祖居 石榴 柠檬 可以说是休养生息吗 玉米 黄豆 芹菜的种子 近处是辣椒 玉米花 花生 葱蒜 涨水了 大堤内的池塘人家 枸杞叶(一年可以割五六次) 满塘的布袋莲花 凤凰花初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