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变现”:读书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3672/5f5b7136ced80c8b.jpg)
人虽生而平等,但也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不平等。
先天的差异主要是自然或生理的,包括身高相貌、体质优劣、智力高低等,比如我们常说的谁比谁漂亮,谁比谁更帅。
后天的差异则是政治或精神的,它是通过制度来确立的,比如地位高低、财富多少、权力大小等。
人的差异表面上是财富地位、品味追求、生活方式,本质上却是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的不同,知识层次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有句话说得好,乞丐都以为皇帝家用金扁担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爱存钱,一个工薪阶层即使不吃不喝,把钱全部存起来吃利息,也永远实现不了王健林的“小目标”。马云说他从来不碰钱,他最快乐的时光是每个月拿8、9千块的时候;对于身价2600亿的王健林来说,1个亿确实只是小目标,马云、王健林们的世界大多数人根本不懂。
《欢乐颂》里,樊胜美、关睢尔、邱莹莹都觉得安迪不应该离开魏渭,只有曲筱绡觉得魏渭配不上安迪,安迪值得更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3672/ac1da7a2a8db1fb4.jpg)
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老实巴交的往往会省吃俭用,把亲朋好友的全借上交首付,按揭买房,等干到退休的时候才把贷款还清。
而哈佛大学有位教授却教他的学生如何利用银行的漏洞,想方设法贷出100万美元用以买房,等房价翻了一番时再卖出,空手套白狼,入得人生第一桶金。
信息社会,我们在学习知识时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海量无序的信息随便就可以淹没你,让你无从取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分不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另一方面,真假难辨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那些既得利益者往往制造许多垃圾信息干扰你,故意误导大众,让你无从判断,很多商业广告都带有明显的误导痕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让多少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
知识层次的不同,会让你作出相应的选择,最终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反过来说,你的人生,只不过是你知识的“变现”,是你的知识层次最终决定了你过什么样的人生。
在这里,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知识“变现”的几种模式?
1、娱乐消遣、装点门面
你只需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类知识,在与别人交谈时就能够显得很“博学”,拥有了闲聊、神侃、忽悠的能力,别人也自然会对你高看一眼。社会上的这种人不在少数,饭桌酒局上收获别人无限敬仰目光的人,大多如此。
比如,在曹操面前吹得天花乱坠的蒋干,只会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结果被周瑜当猴子耍得团团转。从苏联学习回国的王明,顶着共产国际的光环,虽对马列主义滚瓜烂熟,却仅仅把它当成神圣的教条,又有何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3672/e4199b0f6f0ddfa9.jpg)
这种人多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就像很多附庸风雅之人,在家里摆放一推从来不看的精装书作为装饰,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并无太多可取之处。
2、解决一般问题
人皆应有主业,这往往和你的第一份工作息息相关,从事一个行业后,纵向发展易、横向跨界难。
一个人在某个行业里摸爬滚打时间长了,只要不是傻子,对行业的经验、门道、套路都必然有所了解,也就是掌握了很多表象类知识,能够解决一些一般性的日常问题。
比如,刘备集团里的孙乾、糜竺、简雍之辈,虽跟着刘备东奔西走,但学识有限,文武均无大的建树,只是苦劳大点而已;唐僧取经队伍里的沙僧,本事不大,却很听话,让干啥干啥,也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3672/f900a9b078031e4f.jpg)
这些人往往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理论的指导,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会捉襟见肘,更难以有所创新。
而且,表象类知识往往并不是真理,具体情况变化时又难免犯错。这种人充其量只能做到行业的中层,距离业界翘楚还有很大距离。
3、解决全局性、根本性、系统性的复杂问题
这种人是同时掌握了规律性知识和方法的人,他们能够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理出头绪,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关系打通理顺,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和方法。
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天下,以待时变;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文革后期,毛泽东让邓小平负责抓整顿,邓小平于混乱中提纲挈领,从铁路抓起,逐步推向全国,整顿工作卓有成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3672/a9bba6c3f1722746.jpg)
这些人,往往是行业内的大咖,已经走到了金字塔的高层。
4、创造新知识、新体系、新价值
当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你就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了。当然,这些创造也并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往往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形势需要、满足大众需求的。
比如,文学创作,当年明月因对正统历史刻板呆滞的面孔不满,写出了大众爱读的《明朝那些事儿》;乔布斯,他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极简主义价值观;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小说中,武林高手在习得天下武功之后,往往自创独门秘笈,像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周伯通的“双手互搏之术”,方能独步武林。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3672/f33c741755896f2a.jpg)
这些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大侠中的大侠,已经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了。
5、艺术
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一切知识,甚至是医学、植物学、战争学等,最终的指向都是艺术。连杀牛的屠夫庖丁、种树的农人橐驼,都能从中领悟出哲学艺术来。为什么人们爱说领导艺术、管理艺术、做人艺术、做事艺术等,因为艺术是各行各业最高的境界。
历史上,大概也只有像王阳明、曾国藩这样的完人配得上这个境界,知识层次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或者是武侠小说里虚构的独孤求败、风清扬、扫地僧这样的世外高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3672/d92136c7c54010bc.jpg)
这种人,是百年不遇的人,是真正的大师,可遇而不可求。凡人能窥其一斑,也足够受用一生。
这五种“变现”方式,基本上是循序渐进的,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停留在前两种,能进入第三种的已经是佼佼者了,能进入到第四种第五种的少之又少、绝无仅有。
进入高的层次,你可以俯视低层次的人;而处于低层次的人,却很难理解高层次的人。
同样是学习,都是获取知识,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到达很高的境界,有的人却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除了天赋的些许差别外,最主要的是方法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从前两种低层次水平跃升至高层次水平?
这个问题下一篇接着说,敬请关注和期待……
大家好,我是夜风,文章均为原创,无思想不写文,欢迎加我微信交流:loveleslie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