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9 星期天 农历腊月初四了!

2019-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寻世良方Cc_Sandy拎0


单个纬度,比长度
两个纬度,比面积
三个纬度,比体积

多个纬度吧,就得比战略了!

商业中:

1、点,比深度,个人的能力就是单点,要精深。

2、线,比程度,提升整体产业链的系统效率。

3、面,比面积,产业链之间要相互协同,扩大面积。

4、体,比体积,通过自己的商业网络,形成经济体,就像阿里巴巴和腾讯一样。

关系中:

1、点,比深度,自己要强大。

2、线,比程度,彼此之间的关系要亲密。

3、面,比面积,做为更多圈层连接的结构洞。

4、体,比体积,形成自己的人际网络。

具体怎么做?

升纬思考:升维的系统思考

同纬沟通:同纬的倾听沟通

降维打击:降维的深度打击

降维打击的世界里只有竞争,而升维合作的世界创造共赢。同向为竞,相向为争。

例如滴滴打车:

出租车不知道谁要用车,乘客不知道哪里有车,因此,大量出租车在空驶,乘客在空等。这个系统可以被优化吗?

当然可以。你可以借助互联网,高效匹配出租车的供给和乘客的需求,减少空驶和空等时间,用优化的交易结构,对传统模式“降维打击”。这就是“滴滴打车”。

来自远航同学✔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并持续在知乎,头条,领英等平台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今年到目前为止共完整阅读二十多8本书。我会陆续把书评一一分享给各位朋友,祝大家开卷有益:)

今天分享的是2019年第25本书《权力与影响力》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是约翰·科特。约翰·科特是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领导与变革。

本书是管理学的经典著作,是一本写给职场人的通俗读物。本书旨在帮助职场人士理解复杂组织中的权力运转,以及如何使这一套系统成为自己目标的助力而非绊脚石。虽然书中的案例时间相对现在已有不少年头(本书的成书基础是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做的7个科研与课程开发课题),但其中的一些建议与思想依旧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结构清晰,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名为管理和专业工作的变化,介绍了整本书所论述的背景及当前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作者认为大多数管理、技术、专业工作相比过去变得更为复杂,其根源是过去数十年间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作者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多样性(组织中个体的价值观,目标,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多元化程度)与互赖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强弱)来描述组织的复杂程度,组织越复杂,可能面临的问题就越多。

第二和第三篇是对第一篇提出问题的详细分析,既针对高层领导职位,也针对较低级别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工作。第二篇名为工作中的关系,将工作中日常需要处理的关系问题分为三大基本类型:(1)与外部人员的关系;(2)与下属的关系;(3)与上司的关系。第三篇名为领导周期,描述了在不同阶段(初期、中期、晚期)领导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解决方案。

第四篇名为启示录,作者对于如何提高个人工作成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个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如下两点:第一点是作者对于100个哈佛MBA学生做的一项案例分析实验:根据学生们对于目标企业变革建议方案的分析将这些学生进行分类,结果发现这些23~36岁,受过良好教育,有90%有过全职工作经验的年轻精英里,有46%的分类是幼稚型(即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友善的,乐于助人,责任心强的,即大家都应该是书本中的模范员工),18%是玩世不恭型(即认为大多数人都是阴险,争强好胜,自我中心的),两者都不是的为31%,混合型为5%。作者也直接指出了幼稚型和玩世不恭型的问题所在,玩世不恭者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幼稚者则认为善良乃人性之常态。但是,二者几乎都忽视了人们周围的组织内部小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个人行为、人们之间的相互矛盾的权力斗争的重要影响。其实换句话说,人都是复杂的集合体,单一的思维模型很容易遭遇天花板。

第二点是作者对于权力与权力基础的探讨。即实际计划的实施不能脱离自身的权力基础。好的方案如果离开了坚实的权力基础就只能沦为空谈。而打造权力基础是项贯穿终身的系统性工程。作者也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读者梳理思考自己做的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权力基础本身可以形成正反馈循环:随着个体的人际关系能力不断提升,与其他人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好,掌控的重要信息和资源越来越多,工作业绩越来越突出,自己的职责也越来越重要。作者有句话总结的很棒“权力不会从天而降,即使从天而降你也保持不住它们,除非你重视它们。”

本书整体打8分,推荐给对职业发展体系,管理学感兴趣的朋友。

#跑步分享

跑姿篇

从跑的姿势不难发现腿部是关键部位,摆臂是辅助动作,最容易理解的摆臂是起到平衡下肢跑步的作用,因此摆臂的姿势容易被忽视。这里从纠正几个错误的摆臂认知,让大家了解更有助力效果的摆臂姿势。

错误认知一:“摆臂幅度要大”,只有大步跑或冲刺跑,才需要大幅摆臂,所以长跑的摆臂幅度是比较小的,有机会看马拉松比赛,会发现,不论是黑人选手还是中国专业选手,摆臂都是短小而轻松的。

错误认知二:“前不漏肘后不露手”,这个描述很好的诠释了摆臂幅度不要过大的要领,本人最早听到这种说法是在军训时候,军训讲究的动作整齐划一,所以这一描述有助于统一队列每个人的摆臂幅度,用在长跑上就有些不合适。

错误认知三:“左右摆动摇起来”,虽然摆臂与下肢是对称的平衡作用,但相比向前奔跑的力度和速度而言,左右的摆动要尽可能减小,否则不仅会增加身体消耗,而且不利于身体保持稳定性,物理学的动量定理告诉我们,高速运动的物体受到侧面垂直的小小扰动,都会造成很大的侧向振动,所以左右摆动的幅度要尽量小。虽然很多人习惯于摆臂的姿势很夸张,像螃蟹腿似的左右横扫,对轻松和科学地跑步并无益处,如果关注一下此时的肩膀,可能使肩膀并没有充分打开。所以建议,跑步过程中保持身体放松,上身直立,肩膀打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臂,是最佳的摆臂姿势。

错误认知四:“肘部90度”,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小于90度,在放松的状态下小臂尽可能靠近大臂。用物理学的杠杆原理,肩关节是摆臂的支点,大臂加小臂的重心越接近肩膀,越省力,即力臂越小所需的动力越小,所以我们常能看到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肘部夹角是个锐角,而不是钝角。

错误认知五:“握紧拳头”,我们讲到要领中的要领是“松”,放松是最重要的,握紧拳头就无法放松上肢,所以保持十指自然弯曲,形成空拳即可。拿着手机等物品跑,跟握紧拳头的效果类似,跑一会也会很累,所以建议配备一些跑步装备。

错误认知六:“肩部发力”,肩膀是上肢摆臂的轴,难以发力,我个人体会较好的发力点是手肘,感受双肘的前后摆动,与双腿的前后摆动上下平衡,即轻松又有力。

总结摆臂姿势要领,上肢保持放松,肘部成锐角,肘部保持前后有力地摆动,摆动幅度要小,以平衡和助力下肢为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