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理读书

历久弥“臭”(上半箩筐)

2023-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师姐Grace

最近在读《中国味道》,泱泱大国无所不包。

其中“臭味食物”像极了鼻子与嘴巴的一场“博弈”。

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或是今天周末“大餐临头”怕扫了兴致,劝你就此打住。毕竟,这是一篇“有味道”的小作文。

如果说有什么“臭味食物”是我曾经吃过并且算是勉强接受的天花板,不怕那些“逐臭之徒”们笑话,恐怕也只有臭豆腐了(我一直觉得“臭豆腐”是吃了“名字”的亏)。

以下这些“臭当家”,不知道有哪个是你曾经尝过并且能够接受的呢?

腌制鱼内脏的“鱁鮧”(读半边)鱼肠酱?

南京尼姑庵师太的“臭卤面筋”?

宁波三臭?——臭冬瓜、臭苋菜梗、臭菜心?

绍兴名菜“蒸双臭”?

贵州苗人“庵汤”?

关于“庵汤”有一个有关勤俭节约度过艰苦岁月的小故事。

原来苗人制作“庵汤”历史悠久,当地人把剩菜剩饭置于瓦罐中,在阴湿气候作用下,轻易就能发酵出一股浓烈的酸臭,带着一种“六亲不认”的气味直冲天灵盖。OMG!

额……你有没有一点想yue🤮

以上这些“臭味家族”如果你一个都没有尝过,很好,我又多了一个同盟军。

萦绕在文人老饕笔下难以忘怀的滋味怎可能一次写完?明天还有下半箩筐保守估计你至少应该听说过俩。

为什么“逐臭之徒”屡屡觉得“臭味食物”“闻着臭吃着香”?——这里面有没有科学依据?

——今天就先放过你,毕竟这是一个虽然“大雨滂沱”但仍可能“香气四溢”的周末下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