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45:让世界充满爱

2022-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孟子·尽心上》45:让世界充满爱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皆有爱物之爱而无爱人之爱;对于万民,皆有爱人之爱而无亲亲之爱;由此可见,人是由亲亲之爱推而广之为爱人之爱以爱民的。也是由爱民之爱推而广之为爱物之爱以爱物的。”

孔孟对于世界的观察,最基础的单位不是“我”,也不是某个整体。而是与我关联的某组关系。很显然,孟子认为这组关系的起点是“亲亲”。所谓起点,是人人皆有的;所谓“亲亲”是维系这一人人皆有关系的根本原则。找到这组关系的根本,找到维系这一关系的基本原则,处理好这组关系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什么是“亲亲”,用孟子的话讲叫“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称之为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尚未离开襁褓的孩子天然的爱亲近自己的人,这便是“亲亲”的本义。

沿着“亲亲”的本义,遵循“亲亲”的根本原则,天下万事、万物、万民与“我”之间的关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一、亲——亲之

与“我”最近的一组关系便是父母与“我”,父母是生我养我的人,是在我最无助、最无能力时,无条件亲近我的人。我之尚无能力成为“我”时,不得不亲爱这唯一无条件亲近我的人。等到略有能力时,应当记得“我”的来处,继续亲近这值得我亲近的人。等到父母没有能力时,我更应当亲近和依恋他们。甚至在他们故去时,仍能追思和依恋他们。孟子盛赞舜的至孝,是因为舜五十多岁了还依恋自己的父母,在富有天下的情况下,还以亲亲为根本。

对待亲人的爱,是不可逾越的,也是无以替代的。从范畴上讲,这个“亲”是由父母而起,沿着血缘关系推展而来的。“亲亲”的范畴,断然不会超出血缘关系。

二、民——仁之

孔子讲“仁者爱人”,“仁”说到底就是爱人,爱人的来处是“亲亲”,是爱自己亲人的推展化。由爱自己的亲人而爱人,用这样的态度可以处理“我”与天下人的关系。

桃应曾经做过一个假设,假定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公正无私的皋陶做执法官,这种情况下舜该怎样做?孟子告诉桃应,皋陶一定会公正无私地执法,舜也一定不会以天子的名义干预皋陶执法。但舜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天下,背上瞽瞍逃遁到某个没有人注意的海滨,过自己的生活。

“亲亲”一定是区别于“仁民”的,爱天下人之爱,怎么能和“亲亲”之爱没有本末、远近的分别呢?

三、物——爱之

仁者爱人,推而展之,便是爱物。

“亲亲”之爱,充满万民,便是“仁民”之爱,“仁民”之爱推而扩充,便是爱物之爱。让世界充满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但爱物毕竟是由爱人推展来的,爱人又是由亲亲推展来的。三种爱,同出而异名,自然也有程度上的不同。爱物之爱,不能等同于爱人之爱,爱人之爱在程度上也绝不等同于亲亲之爱。

今天,我们看一些人,往往无法觉察出其中的细微差别来。比如,网上报道某人因为自己豢养的宠物与他人发生矛盾,以至于大打出手,最后双方都进了医院。说句不文明的话,如果一个人对待自己豢养的宠物比对自己的父母还要周到,这个人到底还算不算人类便该存疑了。

人类社会的本源出自“亲亲”之爱,将“亲亲”之爱推展到整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整个世界便因这根本的爱得以疗愈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