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想法散文

与我同姓的古代人,是怎么发展壮大的

2023-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香椿拌豆腐

我的姓氏,据说最早来源于舜的掌刑官。一路沿袭至商纣王处,其父因正义直谏,触怒君王被杀。其子随母亲逃难,因沿途吃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此植物的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且自己的姓氏与它的名字同音,故于此时开始,就用该植物名称的第一个字,做了自己的姓氏。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大概了解到这段故事,也只是目前历史学和考古学中挖掘出的一种解释。据说后面还有好几样求证,但都只是讨论,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那就姑且不一一道来了,咱们还是看接下来的朝代里,他们都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吧!

先秦时期,本姓氏的活动范围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活动地域已经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本姓氏始入两广地区。唐朝是本姓氏的鼎盛时期,陇西本姓氏王朝传了十九代帝王,历时二百八十九年。本姓氏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本姓氏的皇亲国戚,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本姓氏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本姓氏进入台湾。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与我相同的姓氏等;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与我相同的姓氏;到了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氏的被册封为与我相同的姓氏;唐朝时期,皇室赐予西夏皇室拓跋氏,唐末时被恩赐为与我相同的姓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本就有的姓氏,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本来就为汉将本姓氏的后裔。

六百年期间,本姓氏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唐代是本姓氏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本姓氏、陇西本姓氏、赐姓本姓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本姓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本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本姓氏遍及全国。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本姓氏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其中,迁徙人数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变”时的南迁。

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以及明际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布置在山东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迁延数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离,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权稳定之后,从山西平阳、太原一带(晋商首富本姓大院族谱可以佐证当地富庶安定),向华北的荒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明代进士登科录》、阳泉本姓氏族谱等可以佐证)。

本姓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据《明会要》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朝曾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其中就有本姓氏。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本姓氏,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四川巡抚张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动员全国人员往四川迁徙,川内本姓氏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便形成了“湖广填川”。清朝及民国时期,本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宋朝时期,本姓氏大约有五百六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二,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本姓氏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本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点六。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本姓氏大约占全国本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本姓氏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本姓聚集中心组成。

元朝时期,排在王、张之后,为元朝第三大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明朝时期,本姓氏大约有五百一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五,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本姓氏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六百年中本姓氏总人口减少了百分之十。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的受害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本姓氏是北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本姓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本姓氏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点三。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地,大约占全国本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七。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北、福建、河南等地。宋元明期间,本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本姓人口聚集地区。

与我同姓的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本姓氏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四川南部、豫冀鲁晋大部、甘肃中部、吉黑大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百分之八点八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八,大约百分之三十的本姓人口居住于此;陕甘宁蒙大部、川东、重庆、黔湘鄂、桂粤大部、苏皖北部、山东东部、辽宁等地,本姓氏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百分之六点六至八点八之间,约占了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六,大约百分之五十一的本姓氏人口居住于此;赣浙闽台、苏皖大部、桂南、海南、粤东、新疆西北、甘西等地,本姓氏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百分之二点二至六点六,约占了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大约百分之十九的本姓氏人口居住于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