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成读书(30)|为什么理发师总是剪不出我想要的发型?
一、关键词:理发。
貌似刚从理发店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新发型不甚满意,甚至是非常不满意,总觉得理发师的技术不够到位,或者是理发师永远都无法理解自己所想要的发型。
确实如此,反正我也总是对自己的新发型感到不满,总觉得自己变得更丑了!
真的是理发师技术太差?
也许是你选择的理发店的眼光问题呢?
也许是你理解的理发的概念和美发的概念混淆了?
也许是你习惯了之前的发型,看到新发型不习惯了?
至于高端人士的想法是怎样的,咱揣摩不出来,但是按照咱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就是个习惯问题。
本来每天照照镜子,看着自己帅酷的发型突然发生形变了,从心理上还难以接受,就总觉得新发型不好看,但是天天看天天瞅,诶,习惯了,也就觉得蛮好看的嘛。
另外嘛,关于理发店的选择,咱选的就是街头小店,就掏出了几十块钱而已,那能理出一万块钱的发型吗?
一分价钱一分货,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今天推荐一篇关于理发的文章:《为什么理发师总是剪不出我想要的发型?》,具体内容请自行搜索。
二、精彩文摘。
1,《开膛史》写到:“在中世纪的欧洲(大约是11到13世纪左右),当时的手术有很多是由理发师完成的。所以,理发师的右手拿着剪刀,代表平常帮人们整理头发,而左手拿着的刀子可不只是替人刮胡子的剃刀,而是帮顾客割除身上的痔、皮肤肿瘤……等等赘生物的手术刀。”
2,为什么理发师总是剪不出我想要的发型?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搞混了理发和美发这两个概念。
3,造型设计本身是一种高级需求,需要相对较高的审美修为和日积月累的手艺训练,甚至可以称之为一门艺术,而这些都不是大多数五十块钱连洗带修的街边理发店所能够提供的服务。
4,实际上,我们常常需要的是造型师,找到的却是剃头师父,是因为我们默认理发似乎不应该是一件太贵的事情,而剃头师父拥有我们所能承受的心理价位。需求和供给产生了偏差,当你想要的明明是米其林三星的服务,走进的却是街边小馆,结果当然只有失望而归。
5,理发师总是剪不出我想要的发型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总是拿明星作为成功发型的参照。期望值与现实反差太大,并没有产生偶像剧里“改头换面”的效果,于是将效果不佳统统怪在理发师头上。
6,到底如何才能让理发师剪出我想要的发型呢?首先,一定要挑选一家专业的理发店,将心理价位调高一点儿,可能就会收获一份惊喜。如果可能的话,要求店长或者技术总监亲自为你操刀,不要成为学徒练手的牺牲品。其次,选定一家合适的理发店后避免轻易更换,这样,理发师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你的情况与习惯。最后,在描述理想发型的时候,尽量使用精确的形容词,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描述,就直接把图片拿给理发师参考。
三、名词注释。
1,《开膛史》:作者蘇上豪。苏上豪医生通过轻松的故事,将外科医学的始末娓娓道来,解读了诸如“外科医生外科手术之父是谁?解剖学之父又是谁?是谁首先在手术中使用麻醉药品?又是谁制定了手术前消毒与清洁的程序?”等等这些关于外科手术的种种史料,让读者重回医学启蒙的年代。
2,罗素悖论:设集合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即“S={x|x∉S}”。那么问题是:S包含于S是否成立?首先,若S包含于S,则不符合x∉S,则S不包含于S;其次,若S不包含于S,则符合x∉S,S包含于S。
罗素悖论还有一些更为通俗的描述,如理发师悖论、书目悖论。
理发师悖论:
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理发师悖论与罗素悖论是等价的:如果把每个人看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被定义成这个人刮脸的对象。那么,理发师宣称,他的元素,都是城里不属于自身的那些集合,并且城里所有不属于自身的集合都属于他。那么他是否属于他自己?这样就由理发师悖论得到了罗素悖论。反过来的变换也是成立的。
3,石原里美:日本演员。
代表作:朝五晚九、富贵男贫穷女、失恋巧克力职人、校对女孩河野悦子
她的清纯基调从电影处女作《我的爷爷》之后就奠定了。粉色衣裳、长发飘飘的“珠子”在单车后座微微一笑,情窦初开的模样足以让所有怀念青春的人怦然心动。该剧也让石原一举拿下包括“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在内的7个新人奖项,为她的星途打开了大门,被日本媒体视为“最有爆发力的潜力新星”。
——————
欢迎订阅公众号:上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