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夜读 #18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08年英国,有一个叫做 Kenneth Grahame 的人刚从英格兰银行退休,搬家到河边整日无所事事。有天他想到可以把以前给儿子讲的睡前故事以动物角色的形象写成一本儿童读物,于是《柳林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就这样出版了。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大受好评,书中塑造的“蛤蟆先生”(Mr. Toad)形象似乎在西方世界颇具人气。迪士尼在1949年还制作过蛤蟆先生的动画电影《伊老师与小蟾蜍大历险》(The Adventures of Ichabod and Mr. Toad)。如果放在今天的网络流行文化里,迪斯尼此举要被称为“二创”(二次创作)或者“同人”了。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也是根据《柳林风声》的“同人二创”,它是英国的 Robert de Board 与 1983 年出版的心理学作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书中所有角色均来自《柳林风声》,主要讲述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在朋友河鼠与鼹鼠的鼓励下——或者说要求下——去见心理咨询师苍鹭,在经过一系列谈话治疗后重获新生的过程。整个过程对蛤蟆先生来说是一次对自我的探索,是理解自己,走向新生的冒险,所以原书名用了“一次精神冒险”(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这样的副标题,非常贴切。
这本书面向全年龄读者,一出版就广受好评,被译作多国语言畅销全球,是一本浅显易读的心理学科普作品。我所阅读的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陈赢翻译的版本,原作 Routledge 出版的 Kindle 版我也买了作浏览对比。英文版用词非常简单好读,门槛不高,所以这本书的中文翻译也没什么好说的,应该哪个译本都不会有问题。
这本书的思路比较符合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苍鹭在与蛤蟆先生对谈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从童年和原生家庭中寻找重要事件,分析当时的情感体验,帮助蛤蟆先生建立基本的心理学认知,从而理解自己当下的困惑和抑郁的来源。人一旦能分析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就不会一直让阴郁笼罩自己。因为我刚读完阿德勒心理学科普的《被讨厌的勇气》,他的学说与弗洛伊德是一百八十度地相反,所以再读本书对我来说就是一次 U 形掉头,过程还是蛮有趣的。
虽然本书是面向全年龄的,小孩子也能读,但其实作者讲得比较深刻和专业。比如蛤蟆先生因为朋友们极力要求他去见心理咨询师,所以他就去了。见到苍鹭医生的时候他先是等着苍鹭开口(因为他习惯了别人对他一通说教的对话),在看到苍鹭不讲话的情况下又询问苍鹭医生我应该怎么办?怎么治好我的抑郁?
苍鹭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因为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给予来访者答案”的老师,而是需要引导来访者自己发现问题,最终自己解决问题。所以苍鹭问他:“你为什么要来见我呢?”蛤蟆说是朋友们要他来的。
“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呢?是你还是你的朋友们呢?”(So who is my client, you or them?)
蛤蟆先生的朋友们让他来见心理咨询师,这样他的朋友们就可以在对蛤蟆先生的担忧中松一口气,所以苍鹭说我觉得我真正的来访者不是你,而是你的朋友们。
心理咨询是需要双方自愿参与的,如果蛤蟆先生想要解决自己的问题,那就需要他发自内心地接受心理咨询,与咨询师共同合作,咨询才会有效果。我在听《Steve说》播客的时候,主播史秀雄提过这个例子,当时我就觉得这本书挺棒的,于是才买了本作。
后来随着心理咨询的展开,蛤蟆先生终于了解到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悲伤的剧本,为了让这个“悲剧”能够应验,为了让自己的“人生预言”能够被实现,他自己创造了许多条件来促成这场人生悲剧。因为人无法在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状态下活着,这样的状态会让灵魂迷失、痛苦,哪怕只是存在于潜意识里,人也会感到扭曲,感到矛盾。所以人必须有方向,哪怕是一个悲剧的剧本,也好过没有剧本。读到这里我想起我们在学校时被设定的目标:考试要有一个好的分数,要上一个好的学校;然后到了工作阶段,又被设定要赚好多的钱,要升职,要买大房子。这些不也是人生剧本吗?
人不可能孤立地活着,所以社会化的定义就是环境给我们强加的剧本,但是根据这样的剧本活着是有多累啊。阿德勒的学说里把这种追求目标的活着比喻为登山,今天好不容易登上了一个山顶,后面还有很多很多山顶。但是人生不是登上山顶那一刻,人生是整个登山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考试分数,录取通知书,薪酬职位,房子车子,那么当这些东西没有实现的时候,他是痛苦的,当这些东西实现了的时候,他又是痛苦的。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也得出了类似阿德勒心理学的结论。作者在书中画了个人生坐标,分为四个象限:
- 你不好,我好
- 我不好,你好
- 你好,我不好
- 我好,你好
然后对这四种情况逐一分析。最后蛤蟆先生选择了“我好,你也好”。这是非常需要勇气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我好,你也好”的人生,不再是一种封闭的状态,而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过程。
我并非心理学专业人士,近两年读的书却让我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各家思想百花齐放,但始终人类都要解开内心的束缚,拾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走向开放自由。当然造成今天这一切负面情绪的,说是人类社会作茧自缚也不为过。但是我们降生何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的人生如何选择却是我们的可以控制的。
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不要试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也这么说过。
21.08.15/中午
于自居
关于本书
- 我的评分: ⭐️⭐️⭐️⭐️(4/5)
- 标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原作名: 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 译者: 陈赢
- 作者: Robert de Board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年8月1日
- ASIN: B08RN3BBTS
- 版本: Kindl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