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
常言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心灵停靠的地方,在家可以表达爱,累的时候想回家放松,在外的游子怀念家的味道。可有时候不知不觉的,我们也会在家中说着最狠的话,伤害着我们最爱的人。
也许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为何家会伤人》会给我们答案
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他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系,著作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巨婴国》等。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1.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
现在很多家庭自从有了孩子,都会把重心转移在孩子身上,从此就变成了隐形爸爸,妈妈的注意力,每天都在孩子身上,完全忽略了爸爸的存在。
其实好的夫妻关系应该爸爸爱妈妈,孩子爸爸妈妈一起来爱孩子,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有为老师说“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的日子也会痛苦。”
我的原生家庭虽然不富有,可父母给了我足够的爱,从而形成了我安全型人格。遇事不急不躁,总会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孩子形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性格的人,就会影响到他以后的婚姻生活,每个人寻找心中另一半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期待,他们期待对方能像爸爸妈妈一样无条件的爱自己,如果自己的期待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其实恋爱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尝试,我们在尝试寻找符合自己理想父母形象的对象,如果对方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如果不符合,我们就觉得他不爱我,再亲密的两个人,他也是独立的,和我们一样重要。
2.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会经历多次分离,分离和爱同样重要,它们是生命中的两个主题,有的人不想长大,不想独自承担责任。荣伟玲老师说:“拒绝分离,等于拒绝成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独立的个体。”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学着慢慢退出。既要给予他足够的爱,又要坚定地告诉他,你是你,我是我。
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经过三次最重要的分离,第一次就是离开妈妈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冰冷而陌生的世界,我们大声哭泣也无济于事,瓜熟蹄落,这是自然规律。
第二次分离,是与妈妈的心理分离,幼儿时期宝宝喜欢黏着妈妈,可又想探索这个好奇的世界,希望妈妈的世界里都是自己,又想反抗妈妈,希望自己做主。他会突然离开妈妈,希望妈妈来追他,把他抱在怀里。
第三次分离,就是与家的分离,孩子长大了,会离开家,他会对家庭产生留恋。
记得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送她到幼儿园门口,老师抱着她,她开始流眼泪,我又抱抱她说“你在幼儿园上学,妈妈去上班,如果你能笑一下,妈妈就第一个来接你。”她笑着给我说再见。一周后,女儿不再哭泣。
她刚上初中不适应,每天打几十个电话,哭着说不想上学,要在家自学,我每天骑车一个多小时,只为陪她20分钟,告诉她“当初妈妈住校的时候,也不适应,每天哭,你姥爷经常来看我。”两周后,她主动不让我再去陪她。
3.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现在流行一句话“隐形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和难管的孩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些作业鸡飞狗跳。”社会充满焦虑。生活压力太大,父母自己停止成长,就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希望孩子优秀,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生活就是一种真实体验,只有让他亲身经历,他才会真正的长大。
4.中国式家庭
我们都想做完美妈妈,为了孩子放弃自我,最常说一句话“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缺爱的女人在婚后,由于没有感情的滋养,会更加没有安全感,拼命想抓住男人,男人想跑得更远,有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女人的全部。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表达爱的地方,好的婚姻是相互包容,彼此滋养,共同成长。愿每个人都能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被看到,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