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如何正确洞察自我?从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品性开始

2023-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读书的莱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苏格拉底说:“唯·一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莱辛说:“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以上这三句话,无不在说“自知”的重要性,也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

但谈何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就像特莱斯所说:“ 人生蕞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只有那些拥有很强的自我洞察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客观且准备地认识自我。

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拥有自我洞察能力呢?也就是说,如何正确洞察自我?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所著的《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从认知偏差到自我洞察》里找到。

在这本书中,作者全·面总结和介绍了与自我认知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各个方面和我们一起讨论,人们为何会对自己得出正确或错误的评价。

此外,他在书中提出的观点都以坚实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故事来加深我们对自我认知偏差的理解,以及如何从个人能力与个人品性两个方面,客观且准确地进行自我洞察。

那我在读这本书时,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住了,所以带着好奇的心理,翻开了此书,想和作者一块研究探讨一下:“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呢?”

原来,越无知的人,越是对自我认知偏差越大,就像作者所说:“我们之所以不能指望能力不足者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是因为他们面临双重困境:在生活的许多领域,对外部世界做出适当回应所需的技能,同时也是分辨自己是否表现得当所需的技能。”

作者还在书里举了几个生活中我们普遍都会遇到的例子,来对此进行说明,比如:

父母在管教子女时,采取了愚蠢的方式却自以为教育得当;

将要挂科的学生觉得自己表现不错,应该会有理想的成绩;

小说家写了一本蹩脚的书,却认为自己写了一本伟大的小说。

因此,我们要想正确地认识自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刻意练席,观察自己和他人。

一、从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开始

一个人,只有正确面对自身的认知偏差,知道自己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才能真正做到正确评估自己。

比如书中作者提到的,登山者若想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必须清楚自己登山的优劣势,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克服所有将要面对的困难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应对身心俱疲的意志力等等。

所以,想要正确地评估自我,就要先对自己的优劣势有足够清晰地了解。而了解自己优缺点的过程,就是在进行自我洞察。

二、从了解自己的品性处着手

清华大学世卫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说,“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独特性,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这通常与相关品质的可控性、可观察性和不明性有关。”

这里你可能会问:“什么是人的品质的可控性、可观察性和不明性?”

可控性就是那些认为自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掌控的品质或结果,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更有可能优于其他人。这一项作者在书中解释说是因为我们受到了道德优越感错觉的影响;

观察性是说个人的内外在品质。外在的是别人可观察到的,比如高矮、胖瘦等,内在是只有自己才能够观察到的态度和想法,所以我们更倾向于肯定自己的独特性;

不明确性是指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不明确的信息。比如他人的评价和赞赏,我们会倾向于做出自利性的解释。

所以说,为什么优·秀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表现,而能力欠佳者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以上这些邓宁教授都在书里通过丰富的实证案例和我们逐一细说,让我们能够从不同方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品性。

而在了解自己的品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洞察自我的过程。

总之,要想正确洞察自我,可以从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品性开始。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且有意思的概念和效应值得我们和作者一起讨论,所以我也想邀请你一同参与探讨,就像作者在第·一章结尾处所说的:“本书不会提出概括性理论,而是会探讨人们形成自我看法及映象过程中的普遍主题及差异。”

希望我们都可以跟随作者,在本书中收获激励、智力启发以及自我反思,启迪自己的心灵,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自摄照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