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之,我幸

2017-08-15  本文已影响30人  行云流水joy

有一种感觉,叫一见钟情,

有一种记忆,叫过目不忘,

有一种喜欢,叫流连忘返。

从八公山森林公园回来的路上,问路人:哪里有八公山紫金砚?我们想去看看。

路人顺手一指:前面直走右手边。

就这样和天宝双遗文化园不期而遇。

两扇略显斑驳的朱红色的大门,彰显着古朴典雅和庄严大气。进入大门,西南而望,是青石板铺成的曲折小径,石板缝之间,有许多青苔探出脑袋,争先恐后,挤挤挨挨,好不热闹。小径曲折幽深,四周亭台轩榭,水声淙淙,花木奇石相映成趣。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走着走着,竟“山重水复”起来,移步换景,忽又“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拾级而上,又别有一番景致,任你惊喜连连。

若不是看到了一段介绍的文字,我真以为我误入了谁的私家园林。

原来,天宝双遗文化园是一处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紫金砚”制作技艺的传承研究、创新发展、收藏展示为核心内容的一处人文景观。占地约18亩,是安徽省面积最小的4A级风景区,还是免门票的哟。

忽有一株梨树映入眼帘,果子结得很多,枝头垂得很低,拳头般大小,错落有致,如悬挂着的水晶灯笼。大多伸手可得,忍不住凑上去闻一闻,不自觉地闭了眼,仿佛陶醉了一般。虽只有七八分熟,已有淡淡的梨香氤氲。

对了,八公山这一带本就盛产梨,郝家圩的梨可是远近闻名呢!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是梨花,真是“忽如一夜'冬'风来,千树万树'雪'花开”呢!

一抬眼,一座青砖的建筑展现在眼前,定睛一看,原来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的寿州窑。这里是体验陈列馆。是按照古寿州窑的形制复建老窑及生产的场景,可以为游客演示泥料的加工、拉坯、上釉、晒干、装窑、烧制等制作的全过程,让你穿越时空,梦回大唐,领略千年瓷文化的神奇魅力。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亲自动手,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瓷器带回家。

花墙层叠,穿墙而过,但见飞檐翘角,藤廊迂回。廊下不大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国画,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让你分不清哪里是画,哪里是景。此刻,画亦景,景亦画。

一卷锦绣山河,江山任你泼墨。

花墙墙面上,用不同的镂金书法字体,展现着历代文人墨客对八公山的吟咏。其中,南朝诗人谢眺一曲“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日隐涧凝空,云聚岫如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歌尽八公山的妖娆。

园子依山势而建,越走越高。行至最高处,见一眼山泉,汩汩而出,源源不断,形成一个小水潭,水不漫不溢,好像永远正正好。潭中零星地点缀着几朵睡莲,有几条锦鲤,在水里游来游去,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潭中映着树的倒影,太阳透过树荫筛落几颗斑驳的光点,浮在水面,波光闪动,似散落了一些碎金子。真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忍不住掬一捧,清冽,澄澈,通透。原来,园子的水系都来源于此,刚才见到的小桥流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驻足北望,整个园子尽收眼底。高高低低,曲曲折折,辅以花草名木,假山怪石,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点缀梨树于其间,便春有花香秋有果。虽出自人工,却浑然天成。置身园中,忽有抚琴、吟诗之冲动。园子的墙砖地砖都是从南方收购而来,景观规划都是请人专门设计的,融文学、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蕴含浓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内涵,尽显精致拙雅的园林之美。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天宝双遗文化园的另外一“遗”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紫金砚了。

淮南的八公山,古称“紫金山”,此山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天然石种——紫金石,石色赤紫而质润泽。紫金石制砚,始于汉,盛于唐。

《云林石谱》中记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余家旧有风字样砚,特轻薄,皆远古物也”。

这里的紫金砚博物馆令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无论是浮雕还是透雕,线条婉约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你忍不住想摸一摸,感受一下那玉一样的润泽质地。

上海世博会期间,紫金砚是安徽省唯一进入上海世博会特制礼品。

八公山地处皖北,此地人天性豪爽,民风彪悍。能有这么一处集园林、非遗与一体的人文景观,实属难得。

遇之,我幸。

八公巍巍,淮水汤汤。曾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如今,早已不见战旗猎猎金戈铁马,唯有淮河的水,还在日夜流淌奔腾不息。看今朝,寿州窑窑魂悠远,紫金砚砚传千古,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探索追寻传承发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