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能吃,可能不是因为你真的饿了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兔兔胡萝卜

每一个胖子曾经都是一个仙子。

几乎每一个刚上班的人都会发现一个悲伤的事实,那就是,你的身体,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胖。大学时的翩翩少年,长大却爱上了锅盖和游泳圈。比如说,我。

肥胖是个病,得治。如果不想得什么脂肪肝、糖尿病,最好还是乖乖地减肥吧。

我一直以为,我是因为一直坐办公室才会发福的。直到我看着眼前100多块钱的全家桶才恍然大悟,胖,是因为能吃。

上班之后太能吃了,看着外卖软件上的一个个店铺,总觉得不点点儿啥,有些过意不去。有时候半夜11点,肚子并不饿,但是总想吃东西。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想吃”。

直到我看见一个词——“心理饥饿感”。

它一般源于童年的某些情感和经历的过于缺乏,人的精神层面就会对某些东西极度渴望,如果缺乏了就会失去内在生机。有些缺憾过于深刻,以至于让人用尽一生去弥补,甚至过度补偿。

孩子不会对飘香四溢的汉堡、薯条、方便面有抵抗力,原始的渴望获取能量的基因在蠢蠢欲动。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北京,路过一家肯德基,年幼的我特别想尝一尝,但是我妈却说,那是垃圾食品,只吃这一次哈。虽然那次我吃到了肯德基,但是妈妈本意拒绝的话语让我觉得吃这些垃圾食品是不好的事情,吃的欲望实际上并没有被满足,因为它并没有被母亲认可,所以“吃”成了我内心的缺乏。上班挣钱之后,内心上感觉脱离了父母的控制,所以,“吃”的欲望被释放了出来。每周一次全家桶是标配,下班后撸串火锅是常态。

即使不饿也会来一顿,因为不是你的胃饿,而是你的心理上一直是饥饿的感觉。

面对内心饥饿的这个小孩,我们要怎么办。是放纵还是对抗?

这些都不是答案,放纵心理饥饿感会让自己无限制地暴饮暴食。对抗心理饥饿感,可能会让自己痛恨自己,最终带来自卑。

合理的方式是要善待自己的饥饿感,在普通的日常中,用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跑步、读书、写作等等转移自己“吃”的欲望。然后时不时拿出一段空间填补自己的饥饿感,吃顿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