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馒头换金子》后感

2024-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信望

    一、故事解说

    在某一个村庄住着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穷人家里做馒头生意,富人家里做金子生意。      突然有一天,村庄遭遇了百年难一遇的洪水,二来为了逃难,在夜里慌不择路,分别爬上了两相邻的大树。

      穷人,因家中没有什么财产,只有白天刚做好的几笼馒头,于是拿了一个麻袋把它们装起来,背在自己身上爬上了树。

    另一面,因富人家中积蓄的金子太多了,为了逃难,无奈之下,他只好拿了一个袋子装满了一袋子黄金背在身上,也爬上了树。

    第一天,穷人饿了就啃馒头,富人背着黄金,看着穷人吃,干咽口水;

    第二天,富人就开始后悔了,完全忽略了洪水泛滥至退没的时间,使自己遭受饥饿之苦。于是,在观看对面的穷人背了一袋馒头后,富人就开始心里盘算,就主动与穷人谈条件:用黄金换馒头。

    在满满发光的黄金诱惑下,穷人开始心动了。因为穷人穷惯了,机会难得,见钱眼开,就狮子大开口,要用剩下的馒头换富人一袋子黄金,富人虽然极不情愿,心中却暗自窃喜,假装勉强答应。

    第三天,穷人虽拼命背扛满满一袋金子,但是他的肚子却开始咕噜咕噜起来,尤其是当看着富人在享受一个一个馒头时,那肚子更是呼叫得厉害。

    不过,为金子,为作富人,穷人选择忍受饥渴。他认为一旦洪水退没了,自己就能够立马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第四天,饿得头晕眼花的穷人,实在忍受不住,于是主动提出用他所换来的黄金向富人买馒头,此时富人却说得用一半黄金,才能换取两个馒头,穷人虽心有不甘,但眼下保命要紧,只好咬牙答应了。

    就这样到了第七天,洪水退去了,穷人和富人都保住了命,从树上下来后,富人的黄金还是回到了富人的腰里,毫厘未损,穷人的馒头却被吃得一干二净,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到底启发了我们思考什么呢?

二、读后感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普通又老实的穷人和一个贪婪私意的商人之间发生了一段精彩的交易。

    说起这个交易,它既是公平交易,又是不公平交易,是等价又是不等价交易。起先是一根黄金子换一个馒头,后来是一半黄金换两个馒头。

    我们分析商人,他非常精明,有经商的头脑,懂得如何最大化交易。

    反观穷人,他老实本分,却在金子面前失去了自我,显露了人贪心的本性,就是连一个最老实人的人,他都有贪心,只是很多时候没有遇见合适的时机而已。这不就是我们现今很多年轻人真实的写照吗?我想,是的!

    穷人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发财,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简直天上掉了馅饼下来。为此,为了一夜暴富发财,他选择了跟富人交易,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最终他仍一无所有,而且还越来越穷。

    我们羡慕别人有钱发财,这羡慕之心本来不算大错,但若我们被羡慕得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自已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大错了。穷人不该失去他的诚实和知足。

    有一句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人万万不能。这话是基于一个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我的读后感:

    第一,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第二,不要被贪婪欺骗了自我。

    第三,这个世上没有永远公平的交易。交易,要么赚,要么输。有时,还是自食苦果。

    第四,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金钱并非人生的全部。金子虽然在物质上价值很大,但对于一个没有懂得珍惜的人来说,金子可能最终会成为他的负担。

    第五,世上没有“免费”午餐。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了。认真做自己所能做的事,必有回报。

    第六,凡物都有价,黄金不是定价的统一标准。人在死亡危机中,馒头的价值是用“黄金”的价格买不到的。

    穷人没有意识到,在生命面临洪水威胁的最关键时刻,能填饱肚子的馒头,就是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它的价值远远大过一袋黄金的价值。

      第七,不是所有“幸运”机会,我们都可以选择。有时,机会成本与选择成本是不成对比的。穷人因为自己的贪心,缺少远见,没有一点危机意识,所以就没有很好把握这个看不起的馒头,就选择了一件“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蠢事,把最大的交易风险留给了自己。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