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三国演义》3
文/庄园 解读/庄园
各位书友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三国演义》,根据所拆的主题点,第三章:命运多舛的女子
甄宓,魏文帝曹丕之妻,魏明帝曹叡之生母,魏文昭皇后。她,出身名门之后,其出生时家世虽然不再显赫,但其父仍然是上蔡令,故从小甄宓的生活应该还是很不错的。甄宓从小便是异于常人,八岁那年,本来八岁的孩童都是特别好动的,但惟独甄宓,却是异常成熟稳重,如上述历史记载,当旁人都被外面的骑马之人所吸引观看,却唯独甄宓以非女子所观之物而拒绝去看,不得不说,单看其小时所言,也确实能断定此女日后必是不凡。
九岁,甄宓开始学文,但却依然不如常人之女一般只是略微粗学,反而是极其喜欢读书。由此,其兄长还笑骂道:“你这小丫头,应该是去学习女工,怎么还天天这么喜欢读书学习,难道是想当一名女博士吗?”而在这里,笔者对于甄宓的回答,却是最为喜欢的,如甄宓所言:“听闻古代之贤女,喜欢用读书学习古人之成败故事,以用来警戒自己,如此,不读书,怎么能明辨是非呢?”
如此佳人,其长大之后,却是历经坎坷,先是被袁绍次子袁熙所娶,但奈何乱世之中,城头变幻草头王,谁都无法预料明天是什么。这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袁氏一族就此衰亡,而袁熙更是不会在乎甄宓的下场,只顾自己逃命去了。到后来,可怜的甄宓便又被曹丕所抢,且为曹丕生下了一男一女,而那名男孩,便是之后的魏明帝曹叡。而对于甄宓关于她的前后两位丈夫的感情,只能说,乱世之中,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如此美丽的佳人,又岂能真正左右自己的未来呢?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陈留围(今河南杞县南)人。其父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说她是神童一点也不过分。10岁,蔡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从此,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蔡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传说蔡邕的字是神人传授,传给文姬,再由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书,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着口口相授的口碑声名远扬。
16岁时,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它们分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诗歌之一。后来,掌握东汉实际权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师的女儿蔡文姬,不惜用“白璧一双,黄金千两”来换回蔡文姬。蔡文姬风风光光回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幸好,在爱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岁,而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当鼎盛年华,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他并不满意这段婚姻,婚后第二年,董祀就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于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于蔡文姬的真情,以后的日里才有了些许的两相情悦。
蔡文姬可谓是历尽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样的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够一生中嫁了三个丈夫,而且还留下了两个儿子在匈奴牵肠挂肚,不说别的,单其她的凄惨现状就可想而知。想不到一个那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命运竟是如此地凄惨,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来怎会不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