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写三十讲》序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儿童阅读(要点摘录)

2024-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郝文越

序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儿童阅读(要点摘录)

1.儿童阅读需要关注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阅读到底应该怎么抓?二是,怎么处理阅读和考试的关系?

(不知道怎么抓,导致了少慢差费,没处理好与考试的关系,导致阅读流于形式。因为成绩不好,方方面面都交代不了。)

2.什么是阅读力?

(1)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核心素养是对德智体三大领域在新时代的要求的表达。

(3)高尚的道德、深刻的智力、强健的身体,是超越一切时代的核心素养。

(4)美是德智体发展的顶点。

(5)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自尊水平与智力发展。在道德人格发展方面,除了自尊水平,就是习惯培养;在智力发展方面,除了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

(6)在小学阶段,智力的核心是语言智能,表现为读写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

(7)年龄越小,语言学习越重要;年龄越大,数理化学习越重要。

(8)阅读能力中,理解能力是核心,理解能力包含了预测、提问、复述、想象等一系列的阅读策略,以及根据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概括中心思想与观点,体会思想感情等核心能力,以及对常见文体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能力,以认读能力为前提,包括识字、词语积累、快速阅读能力等。理解能力的高级阶段,是鉴赏评价以及运用能力,包括判断、比较、评价、审美、鉴赏、批判等能力。

(9)在认知上,或者说在学习理论上,有两条根本的规律:

a.认识源于整体,是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不断循环,是一个螺旋式升的过程,这是黑格尔的观点,教育家怀特海把它转化为一组概念,叫“浪漫–精确一综合”。

b.认识有两种路径和形态,一种是无意识学习,形成的是隐性知识,也称默会知识;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形成的是显性知识。

(10)儿童是先学会阅读,还是先学会识字的?

我们发现,儿童早在识字之前很久,就学会阅读了。因为阅读的本质是输入,当儿童在听故事、听妈妈讲话的时候,就是在阅读。儿童生下来为什么不能说话?为什么要在一岁多才能够勉强说出字词?这一年多在做什么?这一年多,就是在阅读。如果一个孩子在生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跟他说一句话,例母是聋哑人,那么,当儿童长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要上幼儿园了,儿童可能彻底丧失语言能力,成了狼孩,为什么?他明明会发音,为什么学不会识字?他丧失了语言背景。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儿童接受的语言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我们前面讲了,早期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是核心。早期智力主要表现为阅读能力,或者是首先表现为阅读能力。

(11)语言环境直接影响了智力,导致语言环境贫瘠的儿童学习变得困难。

(12)一切语言学习,都是以输入量为前提的。儿童记不住词语,不会阅读和写作,是因为阅读量不够,要补的不是教材中的知识或考试题目,而是阅读。换句话说,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够,不只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且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而影响儿童的语数外和数理化的学学习.

所以,小学有两件头等大事:一是保护儿童的的自尊心,二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