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今听玄蝉我却回”?
在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中,古诗词鉴赏题目考到了刘禹锡的《始闻秋风》,他的正文如下: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大家对该诗首联中“我”的含义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我”指的是诗人,有人认为“我”指的是秋风。一时之间,互相争论,不分上下。“我”到底是诗人呢?还是秋风呢?只能有一个答案。
并且,弄清楚“我”的含义之后,才能确定首联中的“君”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知道首联中的“君”字和尾联中的“君”字到底是不是一个意思?这样才能确定该题的选择题到底选哪一项。
那么,“今听玄蝉我却回”中的“我”到底是谁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法。我们可以假设“我”是诗人,然后从结构上与内容上来判断这个假设合不合理。
首先,从结构上来讲,这首《始闻秋风》是七言律诗,起承转合是律诗的基本结构。颔联承接首联而来,也就是说,颔联的内容和首联的内容联系是很紧密的。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飕飗”是风声。根据律诗结构规律,这风声是从首联承接而来,不可能空穴来风。因此,首联中的“我”如果是诗人的话,颔联中的风声就没有了来历,这样就不符合律诗的结构规律了。
如果把首联中的我解释成秋风的话,颔联中的“飕飗”风声不仅有了来历,而且“一年颜状镜中来”也很好解释。又是一年秋天,诗人对镜自览,发现又衰老了一些。这样,由秋风联想到人生,诗境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深化。也为后两联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昂扬之志留下了引子。
再者,从内容上来讲,如果“我”是诗人的话,那么“我却回”的意思便成了“我却回来了”。问题就随之而来了,“我”去哪了?诗歌的题目和内容中都没有交代,显得突兀。
综上,首联中的“我”指的是秋风而不是诗人,这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来讲都没有不可理解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据此判断出首联中的“君”指的是秋风,尾联中的“君”指的是诗人,从而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