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小说【悉达多】读后感:流浪者之歌
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不是讲释迦牟尼的一生,而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流浪者之歌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在小说【悉达多】里,黑塞把乔达摩.悉达多分为两个人.
2.
出身富豪的悉达多,悉达多出身于印度婆罗门教,婆罗门相当于中国的顶级富豪,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教家庭,与印度的贫穷一点关系没有
3.
悉达多不仅高富帅,还具备崇高激昂的思想,强大的意志和高贵的使命感。悉达多是父母的骄傲,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但是悉达多本人并不快乐,富裕的生活,父母亲的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乔文达的爱,婆罗门教的思想和他学到的知识不能给他带来幸福,安宁和满足,他整日灵魂不安,他渴望找到自我,他经常与好朋友乔文达一起去榕树下潜心冥想打坐,希望找到真理
4.
一天三位沙门经过悉达多所在的城市,所有的苦行僧均可称为沙门。沙门是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思想流派。既然在极端富裕的生活中找不到智慧和安宁,那么就去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去找。悉达多决定永远离家,追随三位沙门进入森林修行。当他去向父亲告别时,父亲心中充满愤怒和不安,恐惧和痛苦,但是父亲没有办法,从悉达多坚定的目光中,父亲意识到悉达多去意已决,他的思想已经在远方,已经离开家,离开他。悉达多弃绝了故乡和双亲,弃绝了出身和财产,与三位沙门走进森林修行,寻找人生的智慧,灵魂的安宁
5.
悉达多与他的亲密好友乔文达做为沙门生活并苦修了三年,他们通过受苦,自愿受苦,战胜疼痛,饥饿,焦渴和疲惫等方式,学到了很多克己的方法。悉达多曾千百次想达到无我的状态,他想通过“除我”找到智慧,他没有成功,他曾整日停驻在无我状态中修行,终点却总是回归自我。最后他决定离开沙门,离开与他一起修行的乔文达,去找智者乔达摩
6.
乔达摩是功德圆满的觉悟者,无欲满足,周身充盈光明与和平。
悉达多听了乔达摩的讲道之后,认为乔达摩能达到完美无我的境界,并非学习法义理论的结果,而是认知,彻悟导致的。所以悉达多感觉,天天在偏僻的地方跟乔达摩学习法义,即使法义再完美,他也修不到乔达摩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是他追求的目标。
乔达摩问悉达多是否认为放弃法义理论学习,回到极尽声色的世俗生活,对那些追随他的众多弟兄更有益。悉达多回答,“我无权论断他人的生活,唯独对自己的生活必须做出判断,我必须选择,必须放弃.”
最终悉达多没有追随乔达摩,因为他担忧在环境极其优美,与世隔绝的地方学习完美的讲义,会给他带来表面的,虚假的安宁和解脱,而事实上他的世俗欲望仍在生存壮大。因为他每天只接触高尚的佛陀,完美的法义和有同样价值观的人,他对他们的崇敬和爱戴会让他误以为找到了永恒的智慧和安宁。而到现实世界中,他还是原来的他,是经不起诱惑和考验的,还是那个充满焦虑,心绪不宁的自己
悉达多认为,佛陀乔达摩的法义不是最宝贵,最神秘的东西,佛陀的彻悟才是关键,是无法言说,无法传授的,这一定要自己去经历去悟。悉达多没有留下来做乔达摩的门徒,他继续上路。
7.
尘世中
悉达多重返尘世,他遇到了船夫,船夫渡他从修行圣地到物欲横流的世界。尘世里他遇到了一位美貌的名妓,他们生了一个儿子。
名妓告诉他,在尘世生活是需要钱的。她把一位富有的商人介绍给悉达多,悉达多没有进过学校学习谋生的知识,他一直在寻找真理。他只会思考,等待,斋戒。悉达多想尘世生活其实简单没什么难度,做辛劳的沙门才辛苦。因为悉达多没有对钱饱含激情,与商人相比,他的冷静更胜一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他懂得倾听的艺术,善解人意,有耐心诚实,他掌握无为而治的成功者的秘密。他从不担心失败,也不为损失烦扰,很快获得很大的成功,成为大富豪,他深刻地认识到,将它与世人分开的是他做沙门的经历
岁月如流,悉达多饱食丰衣,十分富有,他发号施令,寻欢作乐,浑浑噩噩。一些大富豪常见的面貌显现在他脸上,焦躁,涣散,无情,贪而不足,饱食无度,他与世人越相像,就越羡慕他们,越嫉妒他们。这世上还有哪种秽迹他没有染上?还有什么蠢行和罪孽他没有触及?尘世30年,从壮年到老年,他已经变得没有崇高目标,没有渴望,毫无进取,最后他再一次想到了逃离。这一次,他想到是以死获得安宁
人在理论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达到一定程度,或许在某个时刻人会顿悟,在悉达多走进河中自杀的一刹那,他突然觉悟了。
8.
回归佛
尽管悉达多出身高贵,但他骨子里是一个沙门,一个求道者,一个流浪者。
悉达多远离城市,回归佛境。他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到了恶心的地步,好似一块吸饱水的海绵,世上再没有什么能诱惑他,愉悦他
悉达多想到了一条河,想起了当年曾渡他过河的友善的智慧的船夫。那条河是当年悉达多步入世俗的起点,如今他要返回佛陀的世界,再次开始新的生活,在青春逝去,两鬓斑白,体力渐衰的时刻,一切从儿时开始
悉达多抛弃一切,甘心情愿地做了摆渡人,与那位船夫一起生活。他向河水学习,河水教会他许多道理,河水教他沉寂并向深处探寻。他从河水中悟出时间并不存在,你看河水无处不在,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人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9.
儿子
悉达多的儿子是一个被母亲惯坏了的孩子,不肯与父亲在河边共同生活,执意要过富足的生活。多么熟悉的场景!当年悉达多要从婆罗门的家庭中义无反顾地离开,离开父亲和富足的生活。他的儿子小悉达多,与他一样,一定要离开他,不过他是要离开贫困的生活,悉达多的爱惜教诲毫无用处。
悉达多从他儿子身上悟到,一切痛苦是无法避免,无法阻止的。一代代都必须自己去经历。人生里没有捷径,人生的真谛要自己领悟,这种领悟不可能提前到来,你必须经过艰苦的跋涉,必须在物质和爱欲里沉浮过,必须充分品尝过百味人生。我们不应该试图脱离世界,以感受高妙的神圣感,而应投身事实,投身日常生活,必须经历一切后才能做到真正的超越,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才能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