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在坚持自我中待人

2017-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望北集

        广博的爱好可以轻松身心,只要不刻意压制随和的喜好便可,何必固执得像个带刺的棒槌,死死抱住几个枝节不放。真实确很可爱——尽管说美是真,丑也可能是真,善是真,恶也可能是真——但要与实际的背景相融,而非刻意附会于某一阶层为人所公认的社会标志模式。一个长期生活在灰星没有的优厚环境中的人,见不得低矮的半水半浆的土灶台上缺口的碗里剩着的红歪歪的饭汤;一个长期用泥坯当枕头的人,睡在别墅里会做连夜的噩梦。

        前者看不下去,后者不如适,这有什么可非议的呢?只要前者容得了别人吃得下,只要后者容得别人睡得着。甚至就是前者皱眉——不讲究啊,那能吃吗?后者摇头——真是作弄呀,那管住吗?这些无不是真实的朴素表达;甚至疑惑、拒绝他人的方式,却又从不会以为自己的就是唯一的正道,也可理解。

        倘若有一天,前者在饥渴中觉得灶台上那碗绿豆稀饭的清香【注:火候加上一定的时间,绿豆稀饭可以是红色的——轻焙之后再煮就是绿色,这样的生活常识也有些人并不了解——可能是没有留意。相信已经发生、见到、个人真实体验的事物,总比相信没有经验的要可靠;既然作为一个常识,又不会出现别的可能,那么对此颜色表示怀疑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如果无论对于什么表达都要进行不假思索的反驳,应该是心态中的否定式恶习。又注:与食品颜色相关的另一件事,不妨也录在这里。酱豆有多种做法,用料也各异,其中一种是把霉好的豆子加上水放在太阳下晒,这个水可以用香椿的叶子煮,既有香气,又使晒出的酱颜色好看】,后者在劳累后忽觉带着花园别墅的舒心,他们这时又不为了保持原有态度而拒绝接受曾经排斥过的东西,便都是可爱的本分。富贵有富贵的方式,落魄有落魄的哲学,在思想上高洁,在行为上随和。

        思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亚洲哲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人生一场梦”的怀疑观点,典型的如庄周梦蝶。西方也有,“时而我思,时而我在”,“思维的人是另一个本体世界的成员”。如果这个世界变成纯机械式的,中止所有精神活动,会是什么样子;然而这样假设的情景绝不会出现,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管好自己(首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梦想),不要用教条统治了所有鲜活的思维。管好自己的梦,是个大课题,决定了人生。

          爱好有时会成为枷锁【注:那些失意者感叹——当你钟情时,就等着受其伤害吧。所谓一反一正,文章乃成,阅读本段,切莫以为我反对有爱好,建议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看待本文,为了消除误解,至少把下一段也读了】。《诗经》有语“昼尔于茅,宵尔索绹”(男子白天上山采茅草,晚上把它搓成绳子),古文中用“绳绳”意作长久不绝,我以为“爱绳”的构词也是再恰当不过。有了心性的底子,便会投身其中。你自觉了,别人会说你没诚意;你执著了,又可以被说成是纠缠;你义无反顾地前进,被讥讽不自量;你若就此止步,又被看做没自信。

        以上当是玩笑话,用了心了,一方面可以转借为行为激励,成就一种底气;但不是用心本身,它对于品流进益有极大的损害,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赖不也是顽强么?有了爱好,便失了自由(执着是一种冒险,而冒险中才有大魅力)。尤其当你为之有着坚定信念时,是自己认定了方向,其他一切都不顾了。我看这样最好,真的全神贯注,在过程中尽其所能;至于结局,并不是由你自己定的。唯有冲锋,不惧战败。爱好有许多种,抛开它们具体的名目与高低尺码,只是你甘愿为之争取的那种状态。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不是缺乏思考,而是缺乏行动。所以与善人居,绽放爱好,与恶人处,掩藏爱好,这样即有自我。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充分相信大家的心智,就是:1.贪于正途的贪与贪于歧途的贪,是同一个贪;2.这同一个贪,却可以造成对个人和社会有益或有损的的不同结果;3.有益则值得倡导,有损则当抛弃。

         他们教育我说:人有了贪欲,就完了。尽管在上一段好像在说爱好的不是,然而爱好是生命的必需——我们有将其承担起的责任,以区别于牲畜。即使社会不作要求,我们也有陷入某一项能力的风险【注:执著与单一可能造就毁灭,但醉心于某项事业基本是值得赞美的行为——只要方向正确,用长远的尺度来衡量,用综合、整体、最终等作为标准时,足取】,本是从生命的意志里出发的东西,反过来又成为生命本能的阻碍者。于是这样总结道:爱好在哪里,动力就在哪里;爱好在哪里开始,前进就在哪里停止。

         通过这样的认识——我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现了自己以及之外的与自身有着密切联系的诸多品质,历史里的我们双手中握着的以及将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或者巨大或者渺小,总要指向一种目的。大公无私当然是好的,因为这样的行为会推动社会整体的前进,虽然是暂时的个人损失。但是可以预见在整体的进步中,个人仍然会分享到利益——只是有些好像只能在概念的想象中了,奋斗的英雄们把民族的后人视作了自己的亲人,于是为了这些亲人的福祉舍弃了个人利益,也就是说在他的哲学中,我们可以怀着崇敬的心情将其划归为一种崇高了的个人主义。为了这个“扩大了的自己”是一种美德,如果将这样的自我还称作自我,那么有一条结论便不需要多解释了,它就是——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完成自我的需要。

        尽快地多了解一些未了解的东西,要比在原来已知的东西上面进步快,是不是能够借来一个种田的比喻:开荒的收获往往会高于在原来成熟的土地上收成的增加。我们苦苦地盯住曾经的得意与所长不放,却不能得出任何实际上新的东西,既没有新的灵感得以闪现,也没为明早的行动指示一条清晰的方向。但是我们还是倾向熟悉的东西,老先生,得要考虑那些不犯错是否就是正确,甚至在可以有更多的成果的可能下,小的成果是否也就是错误。不到真实的社会中,我们真的无法理解何为拥有、何为使用,把必要太过于强调【注:必要的东西就是没有它不行,但是并不等于重要的、核心的。往往因为习惯的表达与一贯懒惰思想,误以为必要就是重要的而错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错误地认为它就可以是所有了,却失去了整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