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人对话,不争对错,只谈感受与爱

又到了一年的夏日高温天气,虽说比历史意义的高温时期来的晚点,但依然这几天都是36度朝上,烈日灼阳的酷暑期间,人的情绪就更容易变化多端了,关系的大部分矛盾就在情绪中。
孩子最近开始忙于申请写文书,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海外的大学了,他一直说自己这一代的00后是最倒霉的,出生时碰上SARS病毒,准备上大学时又碰上COVID-19病毒。
许多国际班计划留学的孩子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托福语言,SAT的大学入门标化考试时,刚刚参加完培训,好不容易抢到报名考试资格,就被一次次的考场取消通知弄得举手无措了。
未雨绸缪间,还好,儿子准备标化考试的较早,语言考试及SAT成绩都达到了敲门砖水平,而他依然焦虑,不知道心仪的大学能不能申请得到?美国的大学能不能准时开学?
这不,最近两周的文书写作可是让他非常焦虑,晚上熬夜学习与写作,连我这个妈妈再三邀请,请他去餐馆吃饭也不肯参与,关起门来,闭门谢客,就只潜心研究他的升学准备了。
周五肯定又是熬夜了,这周六临近中午了也不起床吃饭,奶奶于是走到我们房间聊天,“让你儿子吃早饭不吃,午饭也不吃,就要睡觉,这样下去身体怎么吃得消哦?买好饭刚喊他一声,还对我大叫嫌弃我烦,我这样做能有错么?”
”老妈,他不吃算了,一顿二顿不吃饿不死,别那么操心了。“孩子爸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你们当爹妈的也不管他,自己不知什么是对错么?这样孩子肠胃不行的,你这个妈妈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奶奶要上纲上线了。
哦,明白了,是因为孙子对她态度不好,嗓门大了些,早上又喊不起床,早饭中饭买的没有吃,就非常生气,朝我们做父母的一顿诉苦与抱怨。
我只好走入儿子房间,让他起床去吃饭,睡意朦胧中,他喊道,“又来喊了,都说了我自己会去吃饭的,真是不让人好睡多一会儿,哎,你们大人真够烦的。”
觉得果然孩子非常没有礼貌,就会怪大人烦,心有不甘,还是斥责了他两句,“你该不该起床了?说自己吃饭,不能让奶奶担心呀,你怎么自己不和她解释清楚呀!搞得奶奶又责怪我们,难道都是我们做父母的错了!”
儿子听完,竟然跳下床跑到了奶奶房间喊起来,“昨天就和你说了,我睡得晚今天不吃饭,谁让你还买饭,你自己记错了还多买饭,那你自己吃。”说完回自己房间时,就顺手把门销插上了。
奶奶和我这个妈妈立马面面相觑,简直无话可说,我只好圆场说,多买的饭我来吃,一场风波才算过去。
哎,其实这就是和老人同住永远存在的矛盾,老人心疼孙子,青春期孙子不能理解,会对老人不尊重,反之老人要告状父母教育失职,然后父母再责骂孩子,孩子反之又怪罪老人, 一连串的沟通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中午读到武志红公众号的文章《我谈感受,你争对错》提到了甩锅式聊天的烦人之处,如果对话的人,不是直面关系中的裂缝,而是仅仅为自己反驳和辩解,执着于对错,是很容易把对方推的很远的,这样子会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这种处处争对错的的处事方法,如果带到了亲密关系中,就会忘记爱是无条件的,而变成是有事非对错的爱,怎么可能会让谈话的人有良好的感受与反馈呢。
在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时刻在一种”奖赏分明“的标准下生活,一旦我们被”不安全感“挟裹着,有时慢慢会变得不敢承担责任,也难以自信的在工作生活中伸展手脚。
总能正确地活着,其实是一种虚弱,用父母的权威和所谓正确去强迫孩子,其实也是一种不正确的道德绑架的虚弱吧,况且有时犯错也许只是一种人生体验呢。
晚上心平气和地和儿子聊天,请他多谈谈感受,他竟然有意识承认自己态度过于偏激了,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一样需要道歉言语上的偏驳。
如此,家庭关系中的对话,一定要多多试试,放下对错的执念,多谈爱与感受,才能让关系更加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