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19-21
有意思的是,连续很多天的晚上读书写作,似乎我的生物钟已经跟着调整。刚刚结束了一个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米叔的作品必定都是精品,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非常值得深思。电影中那个孤单又自卑到骨子里的伊夏,遇到了人生的转机,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突破了自己。
是啊,有很多时候,那个看似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他的内心是否在掩盖自己的【不会】,就像电影中的那样,说【不愿】最多扣一个态度不认真的帽子,【不会】那就是无能的表现。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他不是不能,他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注。
一个班级那么多的学生,其实指望一个好老师来改变孩子,真的是太难了。最终还是要得到家庭教育的帮助,就像是伊夏一样,他除了在学校里找回自学,同样也需要家庭中给予温暖,因为那是根本的问题,具有疗愈的作用。
电影的感人之处特别的多,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此对待,那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美好?电影的意义在于提醒:切勿忘记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初衷,不要被世俗的种种给孩子带上颈箍咒,一旦放上去,拿下可就难了。
也要提醒自己:让孩子做好自己,放下期待,给予帮助。
OK,继续今天的阅读: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本条目继续延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毕竟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电影中那样患有【阅读困难症】的孩子并不多见,孩子们出现的困难比起伊夏来说可能要容易一些。
其实,每个班级的同学有分层的现象都是正常的,谁也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然而面对那些落后,学习成绩在及格线之下的同学,是要给予一定的帮助的。曾经有人认为,学校里面的内容都已经应付不了,还是专注于教科书,把这一本书搞透彻了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和狭隘的观点,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的眼光锁定在这小小的范围内,反而是限定了他的思考。
相反,一个同学,他在学校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补充阅读,这样才能够更开阔同学们的思维,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就像一个人,他经历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能体会他人。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当一个孩子见过与此知识很多相关的内容之后,他就能够把各种相关的东西串联到一起,那么学习教科书的内容岂不是更加容易,因为他的知识存量增加了许多。
其实,相对于海量的阅读材料来说,教科书里面的内容真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一旦孩子的思维不是限定在有限的空间内,任由他的思想漫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最终要取得那一瓢水,岂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的收获:本条目最后一条是这样写的: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
也就是说阅读这件事情也不是那样的随性,他背后也是需要老师做好充足的准备。
周密考虑:一本书是否跟所学的东西有关联,是否适合当下同学们的思考,是否能引发同学的兴致。这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老师在海量的书籍之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预见性:很明显,这样的阅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辅助教材的学习),那么同样要清楚选择书籍的真正意义何在,并且可以预见同学在阅读之后,会产生怎样的思考和问题。
有组织的: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对这样的阅读感兴趣,因此除了在同学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提供足够的图书之外,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同学的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些看似没有痕迹的教育才是最高水平的较量,比如这样的阅读,看似是老师漫不经心的操作,其实是他在诸多准备之后才奉上给同学的。
20、不能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所谓的关系失调,就是说 一个孩子他的能力还没有到,就给他传授相关的知识,他是无论如何也是掌握不了的 。就像是一个孩子,他的腿脚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强行让他站起来行走,他肯定是走不的。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是由于他的个人能力还没有准备好,而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是可以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和锻炼的。
首先需要具备:流畅地,有理解的阅读。
流畅度是阅读的基本,这就涉及能够认识多少字,能够多大程度的理解句子和词语。这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阅读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阅读的流畅性问题。
另外一个必备的技能就是有理解的阅读,什么意思呢?比如说看到一个童话故事【丑小鸭】,第一步就是他能够非常顺利的就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这是流畅阅读的部分。第二步就是合上书本,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大致复述一下故事内容,第三步,除了故事本身的内容之外还在思考:丑小鸭被嘲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他是如何度过那个艰难的冬天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丑小鸭呢?
至此,就是有理解的阅读了 。就是不仅要看文本的内容,还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上自己的思考,文本早就只是提供他思考的源泉,因为他的思想早就在此深化了。而这种技能是需要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具备的能力的。
这种能力是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慢慢形成习惯的。
其次,掌握迅速书写的技能。
与阅读能力一样,这个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练习,需要同学达到书写自动化的程度。单词的拼写和句子的结构组织,完全可以在无意识下自动就进行,这是为了不占有过多的脑力活动,为其他思考提供空间。
最后就到了有理解的书写技能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理解阅读和书写技能,随后就需要把两项技能合并到 一起,就是又理解的书写技能,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老师搜集大量的事实,比如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一句话,老师提供一些事实来佐证这句话的真伪,然后后让同学们自己来思考和补充,这时候拥有不同的意见是开拓思维的极佳方法。最后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那么这样的课堂是生动又是避免思维僵化的,不要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竟然在生活或者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找不到关联,那个死气沉沉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可以说是无效的知识了。
我的收获:这是一条发展的路线,一项技能掌握好了,下一项才能更有效的锻炼。本条目还是值得我再自选琢磨的。
今天试图解释这里面的内容时,我的思路突然也就开阔了许多,前面好几天,我都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作者的意思,然而受限于我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的表达连自己看着都很不满意。于是今天采取的时【举例子】这个方法,一下子就连概念也清晰了许多。
真的时一个极好的方法,这也是我今后整理思路的一个好方法吧!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本条目开始谈论兴趣,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一个学生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那么其他的问题都不再时问题,因为他有解决问题的力量,这就时兴趣的力量 。书中总结了一些兴趣的本源:
1、认识本身就时兴趣之源。
让我还是尝试用举例子来说明这里的兴趣时什么吧。虽然我们生活之中都能看到【火】这个东西,于是我们想要去了解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课堂之中老师的引导也好,自己阅读书籍也罢,这里有种对火强烈需要了解的欲望,就是认识本身的兴趣。
2、发掘万物的实质,寻找其因果也是重要源泉。
在我们完成初期的大致了解一些与火有关的知识之后,我们又开始寻找答案。为什么会产生火?什么情况下/什么物质会产生火?火与温度与水之间的关系时什么?......这种想要了解火的实质已经火与其他东西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感觉,也是兴趣的源泉。
3、把知识加以运用。
如果说前期的了解存在有思想大脑层面的话,运用知识则是把这个兴趣提升的重要方法。就如同我们做的那些小实验一样,火苗的几层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温度时不一样的,农村用柴火烧出来的食材为什么跟天然气的味道不一样。
我们通过生活中运用到的火结合起来,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驾驭知识】的情感,这种情感会让他们的自我感觉非常的棒,以至于对此类事物的兴致越来越高。
我的收获:兴趣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其实一个老师一旦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么几乎就成功了一半了。我想后面一定会涉及的如何激发孩子兴趣的内容,对那样的内容我倒是很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