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原理明月共光辉祝祥 性格

《道德经》中蕴含的太极拳修习3大法宝!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20人  觉太极崔云鸣

《道德经》中蕴含的太极拳修习3大法宝!

鲁迅说: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而道家大宗师重阳真人说:三教从来一祖风,儒门释户道相通。太极拳,有中华“哲拳”和“国拳”之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它以老子《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修行实践为基础,以“儒、道、释、武、医”为其文化土壤,以“天地人合一”为其追求目标,以“中正”为其根本法则,以“中和虚静”为其主要方法,以其神奇的“养生”和高妙“搏击”功能为世人所赞叹,堪称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

太极拳,通过其三大“法宝”----“守中、不争、守柔”,而达到“顺于自然”的逍遥,“天人合一”的妙境,“无为而无不为”的“大自在”、“大解脱”与“大成就”。

一、法宝一:“守中”以“立德立身”。

《道德经》第五章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恪守“中正”是太极拳的根本法则。

《易经》为“群经之首”和“中华文化之源”,“中”而“正”是其最核心的思想。“儒、释、道、武、中医”甚至“书法、茶道”等中华传统文化,都奉“中正”为圭旨。儒家讲“中庸”践行“执中”;佛家讲“中观”,修行“中道”;道家讲“自然”,推行“守中”;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语出《黄帝内经》);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术均将“立身中正”视为第一要义。

二、法宝二:“不争”以“静心增慧”。

《道德经》中有“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第四十八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任何人能做到“无为而为,不争而争”,便可以成所处领域里佼佼者,且立于不败之地。这里的“无为不争”,是指无论练拳、修行、做学问、做事甚至做官,都要顺应自然之“道”,不与人争,不与己争,更不与天地争,待工夫下足了,功德圆满了,功夫自然就练成了,种种好处也就不请自来了。这是成就大德、大师甚至圣人的甚夷“大道”。

三、法宝三:“守柔”以“内养内壮”。

“守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老子认为“柔”的事物往往最具生命力、最有潜力,比如万物在初生的时候都是极柔弱的,但是却是最富生机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以及“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巳”(《道德经》第三十章)。老子又提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对于柔弱中蕴涵巨大能量的正确认识,也正是太极拳学有所成的不二法门。太极拳是通过其“平衡阴阳、和畅气血、内养内修、疏通经络”的守柔之功,长期习练可呈现“精全、炁全、神全”的健康之象,实现“保鲜青春、延年益寿”的目标。

(作者:陈式太极拳12代传人--孙鸿伟,版权所有,转发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