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折口主编学写讲书稿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Zizi1984

作者:zizi

知道了前折口编辑,想不写讲书稿都难;报了前折口编辑的饭团,想不精进都难。

今年10月,我开始冒出了想利用剩余时间创造人生价值的想法,很快,我了解到了写作范畴内,有个叫讲书稿的东西,各大平台争相想要高质量的讲书稿,且稿费不低。当然,作为一个俗人,乍一了解就被稿费搞得激情澎湃了一段时间。四处搜寻有关讲书稿的写法,讲书稿的样稿,讲书稿的课程。当然,秉承“只要你非常想要,那么就一定会得到”的人生信条,一位写公众号的老师某天推送了一个饭团课程,免费加入一个月,专门教你如何写讲书稿!果然要什么来什么。饭团还有一个撩拨心弦的名字:陪你赚到千元稿费。

进了饭团一周,已经学到了很多干货,当然我之前报的讲书稿的班,只是笼统的讲一个套路,跟前折口编辑的饭团真的是没得比!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掏钱的动作,立即付费订阅了半年版(现在想想还是定少了,至少要选一年才过瘾嘛,况且后面已经又涨价了三次,头一次买到了除房子以外升值的产品)。我刚进饭团的时候,置顶的文章是:别交作业,请交作品,让写作者们转变心态。这篇虽算不上干货,但是我被吸引,这是从未有人提及的写作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随后,我们有了三个学习社群:【你把你稿子给我交了】【陪你赚到千元稿费】【我把你稿子给改了】。这三个社群具体怎么玩儿法我最后讲,我现在着急想让你知道的是最后这个【改群】,听名字你一定就知道这个群是个干嘛地的地儿了,但是进【改群】不易,这还是个随改随散的群。

首先,你要有一篇自己写好的讲书稿,然后跟小助手申请进改群,当人数凑够10人时,改群就成立了,在这里,每周有学员互评,前主编详评,交作业三个模块。10个学员的讲书稿要进行3周点评,上交6次作业打卡。进群之前,为了提高每个人积极的参与度,需要上交199的保证金,保证按时打卡交作业,课程结束的时候,全额返还,如果有人没有打卡交作业,那么他的199就会被大家平分,我刚刚看了下,课程结束,我的微信提示返还204.23,有一位学员没有按时交作业。

我进的二期改群,人数比较多,因为大家的参与热情很高,像我这种,既想参与,但又没有一篇像样的稿子的,都想进去一探究竟,学一学,稿子是怎么改的,回头再琢磨自己应该怎么写,怎样避免之前大家犯过的错误。善良的主编看到大家的学习热情,就想出了旁听这个方法,交了自己的稿子,然后进群旁听,旁听的稿子不会被点评,但是如果你愿意,可以把稿子发布出来,学员互评。

前主编每周周三点评四篇稿件,时间从七点半开始,每次都要进行到快十一点结束,形式都是文字版,相信很多有类似学习经验的朋友,听的课都是语音形式,不太方面复盘和查阅,而前主编评稿,都是用文字版进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员们查找信息以及总结复盘的效率。

复盘!进步的阶梯。

刚才提到,进【改群】得提交六次打卡作业。这六次作业,是真正的成长步伐,坚定而有力的前进步伐。第一、三、五次作业,是自己看学员的稿件,进行点评的作业,第二、四次作业,是听完前主编评稿后的复盘作业。而我现在要进行的,就是第六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的总复盘,因为想赞颂的太多,罗里吧嗦写在了很多在前面,但都是我的心声。预想字数会很多,超出知识圈打卡字数的范围,所以就搬到豆瓣日记来写,最后把链接发到群里,大家共同进步。

一、写稿子,要有个好心态。进该群,也要有个好心态。

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写稿子也一样,没有反复打磨的稿子,即使结构没问题,但出现很多地方有明显的错漏,一句话有时读都读不通,这是很致命的,如果在投稿中,编辑发现了这些基本问题,根本就不会往下看。这个问题不仅是新手写作者会出现的问题,对于老手,对套路运用熟练了之后,心态上会变得比较麻木,把文章变得像是流水线上的部件,每篇只能打60分,创作作品,固然是关键,说得烂俗一点,还得保持初心,保持看到一本好书时的感动,保持对书写文字的热爱。

自从参加了前主编的课程,没再因为讲书稿的高稿费给搞晕了头脑,如今每每问道自己,选择写讲书稿为什么的时候,内心的答案很是高端大气了:不仅是因为完善写作是终身的挑战,并且,在自己回头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能有所收获。如果自己都觉得,写这个只是为了硬着头皮赚点外快,又怎么打动其他人呢?

那么进了改群,前折口主编第一件事就指导了大家应该有的心态。

第一,不要有精英主义,可以有精英情怀。

改群无大神,每个人都是学生。我们至少在改群这个场域里,认为自己是精英,盲目崇拜他人是精英,都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向往精英,然后好好完成手里的事情,这就已经走在成为精英的道路上了。

第二是,不要有固定型思维,可以有成长型思维。

樊登讲的《终身成长》,推荐大家听过,我这说的,是书里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放到改群来,就是,这里既然是改稿子的地方,肯定会多说问题,避免商业互吹。但是我说的任何一句评价,都只针对稿子,不针对写稿子的那个人。签约作者,可能失手。尚未签约的作者,也许潜力可期。这些都说不定,但关键在于怎么看待。成长型思维的人字典里是不存在失败的。他们只关心下一次。

二、导入部分如何抓准精髓,破题又如何直戳用户痛点。

抓住一本书的精髓,不仅代表了你把书吃透了,而且也代表了你这篇文章最主要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它是大纲中最最关键的一句话,精髓抓不住,听众一听就有可能跑了,为什么呢,听众可能起初是对书名感兴趣,觉得这本书能解决掉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但你一开头就给人家书给说跑偏了,或者泛泛找了个万金油般的精髓,听众一听,心说,原来不是我要的内容啊,关上音频又另觅他书去听了。

在大家的讲书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就是万金油式的导入,我们自己怎么判断写出来的精髓到底是不是万金油呢,一个简单实用的小方法就是把书名摘掉,换上任意一本书名,看这句话是不是也能用在另一本书上,如果可以,那说明你很有可能写了个万金油的句子。

如果说万金油是病,那他只是病的表征,这个病背后更深层次的病因是,你没有找到这本书独一无二的地方,你没有定义清楚这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留意,这本书要带给读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说这本书能解决的痛点是什么?从这里入手来抓准这本书独一无二的精髓。

另外有同学提供经验,如果实在抓不住精髓,那就将三个重点结合起来,变成书的精髓,当然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破题部分,最大的收获来自于主编说的要廓清问题范围。也就是告诉用户,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到的方法还包括拆分题目。以《助推》这本书为例,助推字面意思是用胳膊肘轻推,那么请你想一下,它不是什么呢?它不是强推,也不是不推。为了解释的清晰有趣,我们还应在讲书稿里加入例子,这里的例子可以是:孩子生病了但还是想吃垃圾食品,我们不能一巴掌呼过去,这就属于强推;我们也不能把糖罐子放在那里就放任不管孩子了,这就是不推;而应该,比如把健康的食物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才是助推。廓清问题的轮廓,能让用户明确的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再比如《实用性阅读指南》,廓清问题范围的时候,可以以拆分题目的方式,我们今天讲的,不是消遣性阅读,而是“实用性”阅读,那什么是“实用性”呢,这样的方式来廓清讲书范围,用户就会更加明晰了。

另外在整个导入部分是一篇讲书稿的开篇,是用户来听这本书时注意力最集中的几分钟,我们要确保导入时,用到的不管是场景式导入还是要解释定义,我们的语言一定要足够精彩,同样一个事例,有人讲得平淡如水,有人讲得幽默有深意,前主编在这里传授了一个很棒的方法,在看书的时候,留意书中的例子,合上书之后,想一想哪个例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个例子是如何讲述的,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或者写下来看一看,经你讲述的例子够不够生动引人,这种锻炼方法,有助于让你的讲书稿论据更有心意。 

还有很多写作者总是很忌讳用书中的例子来写稿,怕侵犯版权,其实呢,例子就是例子,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和例子遭遇,而不是去创造例子,一个例子为什么作者能用,我们就不能用?通过上面的例子转述练习,我们并不是对原书进行大段的复制,我们转述出来的例子甚至可以比原书更生动有趣,那么,既然书上的例子很切题,很有论证帮助,为什么我们要费尽心机自己想一个不如原书的例子呢。所以这个解惑也是超给力与实用的。

三、你有没哟陷入报幕套路中无法自拔?

报幕套路有什么呢?比如,一定是三个重点,又比如,一定按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再比如,一定是三个疑问句吗,这三个问题从何抓起?报幕的三大套路,有没有必要跳出,以及如何跳出,你要不要来了解一下。

首先,一些大平台并没有一定要求有三个重点,而是依书而来,灵动而变。有些书可能两个重点就能解读完,而有些书,则非常有必要做成四个重点,而这里唯一原则是,你写的这本书,到底需要几个重点。当然,还是有一些小平台,比较有死的规定,就必须要三个重点。那么这个时候,你建立重点的时候,要么参照书,要么参照平台需要。

第二,来说一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困局。现在有很多方法论的书,值得解读,依方实践下来,确实能给读者带来生活上切实的改变。那么这种方法论的书,方法才是痛点,也就是用户最想学到最想听到的部分,也就是模型中的“怎么办”的问题。那么相对来说,是什么就不那么重要,或者说并不是听者最想听到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也写不成一个大的重点内容,免不了车轱辘话来回说,磨损了听众的耐心,也降低了稿件的质量。前主编给出的方法,不如勇敢的将“是什么”就放在导入里说清楚,后面要么两个大问题,要么就讲“怎么办”拆分成两个重要的点来进行解读。这就像,我们要做的是医生,而不是江湖上的药贩子,区别在于,医生,要把药给你开好,然后重点告诉你这个药应该怎么吃,也就是告诉你“怎么办”的问题。而江湖上的药贩子,总是在跟你强调这个药有多么多么的有效与神奇,也就是跟你强调“是什么”的问题。

总结一下,如果你把原本应该放在导入里就讲完的事情,放到第一个重点里来讲,这就是导致,第一:你导入没有抓住核心问题;第二:你第一个重点虚掷;第三,你前后重复,让听众听得不耐烦。所以在列重点的时候,要想清楚,这个真的是个重点吗,这个重点可不可以在定义问题的时候,就讲清楚。不要把根本不必作为一个重点的内容,强行作为一个论点。

最后,抓重点时,一定是三个问句吗?从何抓起三个重点呢?【拉取重点】这种陈述的表达方式,可能更适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类的作品来使用。为什么呢,因为文史哲类的作品,很多是以时间空间线索展开的,在古希腊如何如何,中世纪如何如何,工业革命后如何如何,近代又如何,需要复述一个长长的故事。而经管类的讲书稿中,我们以议论为主,故事只能案例,也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据,而不是作为主体出现的,所以论述为辅。那既然是论点,你用陈述句,有时候甚至是用到了祈使句:“你要抵制诱惑……”“你要做出正确选择……”,这种口吻,会有种,把大家已经知道的臭道理,再强加于你一遍的感觉,所以建议使用问句。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我才给你结论。

总结一下,叙述为主体的讲书稿,导入可以用陈述,议论为主体的讲书稿,导入建议用问句。

那如何整理出一套主论点结构呢?目录,多看几遍目录,并从中寻找蛛丝马迹,这些题目一共说了哪几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书的封面、封底、前言、后记,这些地方往往已经比我们先一步的总结好了书的梗概与主要内容,你认真看了,总能从中捋顺些东西出来的。

四、文章为什么总是缺少亮点与新知,要不要到议论文的三要素里找问题?

所谓新知与亮点,还是要从议论文的三要素上来说,是指论点新,论据新,论证新。

首先,这个论点应该是别人不知道的,或者是有误解的,或者是只知道一部分的。比如你说,谈判是一种竞争,这个不算新知,但是如果说,谈判其实也可以是合作,这才是新知,它让人意想不到。其次,论据新,就是说,这个例子不要太陈腐。比方说,马云和阿里,乔布斯和苹果,华盛顿和樱桃树。这些就没有必要老生常谈。最后,论证新。就是说,要证明一个观点,不要反复说车轱辘话,也不要什么名人名言,富兰克林说了啥、爱迪生说了啥、居里夫人说了啥,要一针见血,用自己的话来洞悉问题的本质。这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问题翼 ,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是我参加改群的一些稿件上的收获。

我们在【陪群】是怎么玩儿的?

在整个饭团的学习过程中,【陪群】也是干货满满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问题,主编从不高冷,他总是尽可能的参与进来,肯定一些学员的观点,又提出自己更有价值的观点,如果遇到好问题,我们就到饭团上提问,这样,前主编的回答可以更系统,并且这一问一答还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学习到。陪群最硬的伙食,要数共读这一块了,第一本书,我们用了三周的时间,共读了一本对写讲书稿超级有帮助的硬书——《金字塔原理》。三次课,从金字塔的总想原则,金字塔的横向原则,以及序言结构与SCQA,进行了详细解读,解决了大家写稿不清晰、不深刻、不有趣的实际问题。

如果你也在【交群】里,还会想到拖稿?

对我来说,【交群】就是个受刺激的地儿,作为写稿新手,每天看到把你的稿子给我交了这几个字,就不停的努力看书,学习,写稿,改稿,正想歇口气的时候,前折口主编就召唤各位过稿的,看看稿费是不是到账了,谁又签约了,签约证书发出来给大家瞧瞧……这口气儿算是歇不上了,真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呀。如果你也想全方位的从环境、身心、技能方面专项提高自己写讲书稿的能力,那就来饭团,和我一起跟前折口主编学起来吧。

跟前折口主编学写讲书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